atbaatba趙駿回到驛館后,就讓人去兩浙路轉運使衙門把柳永的資料調過來。
他其實知道同時代很多詩詞名人,如蘇軾、柳永等等。
但他從未主動去尋找過這些人。
一來早期他自己也忙得團團轉,沒工夫四處去找。
二來無親無故,你主動去找人家,人家估計也會納悶你到底想干什么。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找到了。
然后呢
這群人因宋詞而偉大,在中華文明當中,留下璀璨一筆。
但也僅此而已了。
如果你喜歡唐詩,恰好穿越到唐朝,去看看李白無可厚非。
喜歡宋詞,人在大宋,有機會見見蘇軾也挺好。
問題在于雙方之間也就是崇拜者與偶像見個面,總不能時時刻刻跟在對方身邊吧。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軌跡,趙駿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有機會見一面就見一面,要是沒機會的話也不強求。
跟柳永就屬于沒機會見面。
趙駿上次來江浙,柳永正在睦州當團練推官,并且還正處于三年任期結束,北上回汴梁審官院流內銓磨勘,與趙駿完美錯過了。
所以確實巡視天下的時候沒有見著。
不過這次柳永卻是主動找上門來,倒是讓趙駿沒有想到。
傍晚時分,驛館大堂內,趙駿正在看一些兩浙路皇城司衙門給他送過來的公文。
便在此時,江大郎進來興奮地說道“知院,柳三變來了。”
連江大郎都知道柳永的名聲。
“讓他進來。”
趙駿吩咐道。
“是。”
江大郎便出去招呼。
片刻后柳永進來,向趙駿局促地拱手行禮“下官見過知院。”
趙駿并沒有和顏悅色,而是說道“柳三變的大名我是如雷貫耳啊,今日總算是見到了。”
柳永慚愧道“下官些許薄名,入不得知院耳。”
“呵呵。”
趙駿笑道“伱的名氣還是很大的,我也時常看你寫的詩詞,不過我有個問題想問你。”
柳永忙道“下官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今正是新政時期,各地官員應該各司其職,你既然是定海鹽監,怎么出現在了杭州”
趙駿皺眉問道。
這涉及到了官員的原則性問題,還是必須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