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安石變法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為了保護底層百姓。
但可惜的是吏治沒做好。
現在的情況是在趙駿的推動下,李諮主持了國營改制,將不少茶山、鹽場進行私人化,國企只占股份不參與經營,私人進行經營處理。
剛開始還好,私人商販還算是比較克制,以比官營時期較高的價格收鹽,讓鹽民獲得了不少實惠。
像以前官府收海鹽,兩三文錢白菜價收購,轉手賣二三十文,貴的時候甚至敢賣5070文,質量較好的雪花白鹽,相當于鹽中奢侈品,官府售賣能達到100300文一斤。
這一中間轉手就是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現在私人參與經營,收購價格比以前高了許多,普通賣二三十文的鹽,私人商販收購價能達到七八文,好的鹽能達到三四十文一斤。
別看只是漲了幾文錢,可鹽本來就是量大取勝,宋會要記載,溫州瑞安的雙穗鹽場一年產鹽三百余萬斤,多漲幾文錢在總數上就是漲數倍。
并且私人商販轉運、售賣、賦稅也要不少成本,可能一船鹽收購價是三萬貫,運到汴梁的時候,總成本就已經到了六七萬貫,賣出去也只能賺個一兩萬貫。
要是倒霉遇到天氣不好,或者其它因素鹽價暴跌,不賠都算是好事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常在市場上賣二三十文一斤的鹽,出鹽場的時候賣七八文是比較合理的事情。至少比以前官府那種兩三文,甚至有的時候一文錢一斤的價格強得太多。
然而資本肯定不滿足于此。
既然在銷售端不能謀取暴利,那就從成本上著手。
如果能像以前官府壓低鹽價一樣,私人商販也壓低鹽價,那豈不是大賺特賺
因此顯然已經有人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嗯,這事我知道了。”
趙駿點點頭,看向柳永道“此事你多費些心,多留意,記錄下來是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上報給發運使衙門。”
“是。”
“恰逢新政,每月做好分內之事。朝廷是有功必賞,有錯必罰。絕不會冤枉了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下官自是相信朝廷自有公斷。”
“嗯,你只需安穩住境內民生,多去縣里走訪,體察民情。遇到問題要妥善處置,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要仗義執言,哪怕是你的上司也不要害怕,莫要讓那些貪官、污吏、奸商、劣紳壞了大宋的根基。”
“是。”
柳永連連點頭表示明白。
接著趙駿又勉力他幾句,雖然沒有承諾給他升遷,但只要事情做得好,就不用擔心升遷的事情。
畢竟當官不像寫詩詞,詩詞寫的好會被人吹捧,當官要是做不好,就是全縣幾萬百姓的性命攸關,所以別說柳永,就算李白蘇軾來了,也得干出成績來了才能升官啊。
送走了柳永之后,趙駿坐在廳內,目光嚴厲地看向門外。
還是地方來少了。
才幾年功夫,國營改制就變了樣。
看來打擊貪腐這種事情,應該常態化,年年化,不能松懈啊。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