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趙禎看了其中一句“太液波翻”就更不高興,反正這輩子就沒升遷機會。
本來以為這輩子無望,但聽說政制院趙知院向來都喜歡人才,像原長沙縣令陳希亮,因為打擊權貴,被人報復,六年都沒有升遷,認識知院后,就升到御史臺去了。
想到自己明明政績出色,可也是七年沒有升遷,柳永就心里流淚,恰逢此次過來匯報公務,沒想到趙駿也來了,自然大喜過望,抓住機會來獻詞。
反正他給范仲淹獻詞,范仲淹不搭理他。給皇帝獻詞,皇帝更不高興。事情已經糟糕到極點,何不找知院再試一次,萬一否極泰來呢
“文采確實好,不過治國光要文采可不行,當官還是要為百姓做主,干出漂亮的政績,才能夠得到世人的青睞。”
趙駿點評了一番,隨后說道“當然了,以前的官場確實很黑暗,就算有文采、有政績也不一定能升官,還需要上面有人,你得罪了皇帝,誰還敢用你呀。”
柳永更尷尬了,說道“都是下官年輕時候一時糊涂,后來下官也非常懊悔。”
“不用懊悔,官家小心眼那是他的問題,你也別太在意。”
趙駿笑著說道“你來之前我看過你的政績,確實相當出色,恰好國營鹽場改制已有數年,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這顯然是要考察一下能力了。
一個文人詩詞做得好,不一定政治能力就強。
李紳還好意思寫憫農,蔡京、秦檜的書法詩詞都是一絕。
所以文采固然很重要,但能力卻更重要,否則也最多就是個御用文人罷了。
聽到趙駿的話,柳永便立即說道“國營鹽場改制真乃救世良藥也,改制數年,定海鹽場已經兩年沒再死過人了。”
“只是沒再死過人”
趙駿一愣。
“這便已經極好了。”
柳永嘆息道“官租、私債,以前鹽民賦稅還未交齊,私債又催逼不止。很多人都面黃肌瘦,徒具人形,在鹽場干著干著,就可能倒在地上起不來。好不容易待鹽熬成低價賣給官府得到的錢,首先要還債,借一緡往往要還十緡。周而復始,越做債卻越多,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世事唯艱啊。”
趙駿嘆了口氣,當初他巡視天下的時候,因為鹽場都在海邊,與運河并不相連,路途遙遠,確實沒有去看過,這是他的疏忽。
“現在算是好些了,國營鹽場改制之后,經營全交給了私商,私商收鹽的價格比以前官鹽高了許多,讓鹽民能有錢還債,從聚集成鹽鹵到熬制咸鹽期間,無鹽可賣之時,也能有點余錢過生活。”
柳永說道“雖然還是苦,但日子總算是有盼頭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從今年開始,我聽說隔壁慈溪鳴鶴鹽場的收鹽價又低了許多,不少那邊的鹽民偷偷來我們定海賣鹽,而且曾有一些胥吏、鹽商暗示我,讓我壓低鹽價。”
柳永說出來還是比較猶豫,畢竟這事會得罪人。
不過想到傳聞中知院素來都是剛直不阿,喜歡揭露官場黑暗的人,所以也是大著膽子說了出來,以期得到趙駿的賞識。
這話讓趙駿頓時面色鐵青。
雖然他沒有去海邊鹽場巡視,但他去過杭州城外的茶山看過。
宋代茶葉、鹽場屬于榷賣,既茶農和鹽民產出,必須低價賣給官府,而且還有高額的賦稅要繳納。
這樣對茶農和鹽民來說,負擔極重,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在茶葉與食鹽沒有收成的時候,跟種糧食的農民一樣,只能去找專門放貸的有錢人去借貸。
而且還是高利貸,往往一借可不是年利率超過36就是高利貸,而是300以上,甚至夸張者能達到1000,借一貫,一年下來還十貫。
如唐代出土的借貸文書中,“舉取銀錢二十文,月別生利錢二文”是比較常見的內容,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借二十文錢,一月的利息是二文,即月利率為10,年利率高達120
120都算是平常借貸當中的正常利率了,王安石變法里,官府給民間放貸利率是40,那都屬于超低利率,由此可見唐宋時期,民間借貸的利率有多恐怖。
怪不得宋朝很多農民破產,大量的農民被迫成為毫無尊嚴的佃戶,實在是因為官府苛捐雜稅,加上地主貸主高額放貸,不斷催逼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