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呂夷簡快紅溫了,因為趙駿已經給他們定過性,這保守利益集團的名聲實在是不好聽。
然而現在他卻真的沒有辦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兒子犯的事情可是貪贓枉法,幫人家走后門通官路,雖然最器重的呂公著沒牽扯進去,但長子和次子就要坐牢甚至流放。
這下呂夷簡哪怕明知道反對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比如讓趙禎和趙駿不高興,也必須要在這件事上做出抉擇了。
否則兒子怎么辦
因此他只能咬牙說道“是,你可以這么說我,但你難道不看看外面都鬧成什么樣了嗎滿朝文武全是反對的聲音,難道錯就只在我一人爾我只是讓你先停一停,以后再論難道不行嗎”
說著呂夷簡又望向王曾道“王孝先,你莫非也覺得在反對聲音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這考成法還能繼續實施下去就不怕天下官員全都被抓干凈嗎”
“我”
王曾一下愣住,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范仲淹看向王曾道“王公,切勿動搖,務必要堅守住本心”
說著他對呂夷簡又道“縱使天下官員抓干凈又如何,只要是貪官污吏,就該處置,此乃國法”
“若是天下動蕩不安,難道也該遵循國法”
呂夷簡反唇相譏。
見到二人的爭吵,王曾就苦笑起來。
他兒子倒是沒被牽連,問題是他有不少門生故吏遭殃。
雖然他早就傳出風聲出去,要他門下弟子都務必做好分內之事,千萬不要再向從前那樣懶散惰政。
可他們倒是干事了,效率也提升上來,但架不住里面有一些為非作歹的官員啊。
再加上新法實施后,那些不是貪官污吏的官員也累得夠嗆,覺得新法就是折騰人,紛紛反對,這就讓王曾也開始左右為難了。
而且不止是他。
政制院里除了范仲淹頂住了壓力,不管任何人來找都堅持已見以外,其余宰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呂夷簡和盛度不多說,兒子都被抓了。
宋綬、賈昌朝必然支持呂夷簡,張士遜肯定要幫老友說話。
晏殊、蔣堂、李迪、蔡齊也有門生故吏牽扯其中。
唯一不同的是蔣堂還算公正,并沒有接受門生故吏的求情,保持了中立。
李迪則是看趙駿的臉色,趙駿沒有回來之前,他不會發聲。
晏殊在這事上不好說話,只能心里支持一下呂夷簡,但不敢明面上表態。
蔡齊則是在等王曾的意思。
一時間政制院內呂夷簡、盛度、賈昌朝、宋綬、張士遜等人一派向范仲淹施壓。
王曾兩難境地。
其余人雖然沒有說話,可也沒有為范仲淹發聲。
頗有點范仲淹獨木難支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