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吏治整頓,新政的第二輪正式開啟。
這一次也依舊沒太大反對聲音。
原因很簡單。
減賦稅和徭役,農民和地主歡迎不歡迎
當然歡迎。
所以農民和地主肯定會答應。
改革商業,取消原來的稅收制度,商人歡不歡迎
當然歡迎。
所以商人們也會答應。
那地稅和國稅變動,地方官府答應嗎
舉雙手贊成。
以前官員要想干點事情,做點政績,比如修橋鋪路,興建水利設施,就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找朝廷要錢。
二則是找地方豪紳、地主籌集資金。
現在國稅會按照比例給地方上留一些,成為地稅,結果就是地方官府有公款用了,自然能搞點政績出來。
而且原來吏員是沒有工資的,但截留了地稅后,官員就可以給吏員發工資,從而促進吏員與地方地主、豪紳切割,防止貪污腐敗的事情發生。
雖然不可能杜絕,但只需要大幅度減少,那就是一個利大于弊的政策,也能極大地改善了以前官府告狀,誰給的錢多判誰贏的情況。
因此第二輪新政可謂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自然也就不存在大范圍的反對。
稍微有點爭議的就是在北方實行新的宗族法,這顯然會讓很多封建宗族不滿。
但北方宗族力量實在是太弱了,跟南方比起來完全是天壤之別,并且不滿的主要力量是宗族嫡子那一系。
宗族大家長倒不一定反對。
因為這個辦法其實跟推恩令有點像,大多數宗族大家長更寵愛年輕漂亮的小妾,吹吹枕頭風,加上庶子也是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也希望給庶子和小妾分點財產。
而且朝廷的政令也并沒有要求平均分配,在新的繼承法當中,嫡子一脈依舊繼承主要財產,庶子會少分很多,以此平息這種不滿。
所以宗族大家長并沒有強烈反對這個政令。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個宗族法還是掀起了一定波瀾,可反對的聲音倒是不大,勉強算是順利通過。
唯一受傷的就是朝廷。
今年的財政收入預計要比去年少了接近一半,去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可是六千多萬貫,今年才三千七百萬貫,讓呂夷簡等人愁得。
所以聽到趙駿的話,呂夷簡非常不高興地說道“但這樣長久以往下去,最終還是朝廷虧損,萬一遼國和西夏趁此機會打過來,那我們就沒有錢來支持打仗了。”
“治病救人,治病救人,跟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老呂你就是太著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久的發展。”
趙駿長嘆一聲,然后站起身環顧四周說道“我來給各位說說吧,我想問問你們,以前的大宋是一個怎么樣的大宋,來,老呂,給你這個機會,好好談談,以前的大宋怎么樣”
“我大宋有官家英明,祖宗保佑,自是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