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室傳統就是這樣,每年季節皇帝都要親自耕種,從趙禎他老爹宋真宗趙恒開始,就于觀稼殿和親蠶宮從事生產,皇帝種田,皇后養蠶,形成了慣例。
歷史上趙禎早期的時候還遵守這些規矩,到中后期可能是因為無子的原因,逐漸墮落,生活奢靡,頗有點自暴自棄的意思。
不過現在還好,沒怎么松懈過。趙駿看到趙禎正蹲在田間,嘴里還叼著一根狗尾巴草。
遠處今年已經五歲的魏王趙昉正在玩水,用一個杯子從稻田里舀出來,自己挖了一個坑,倒進去之后把剛剛從稻田里撈的一個小魚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去。
“干嘛呢老哥。”
趙駿走過去納悶地道“蹲在地里干什么。”
趙禎抬起頭見他來了,頓時笑了起來“大孫來得正好,你快看。”
說著指了指旁邊菜地。
趙駿到近前才注意到那菜地里長了一株株蠶豆,他納悶道“老哥今年開始就神神秘秘的,這是在家種豆子呢。”
“朕這是復刻孟德爾雜交實驗,本來是想用豌豆的,但豌豆喜溫濕潤,不耐旱,最近幾年北方溫度越來越高,朕怕養不活,就用了同樣是自傳花粉,且稍微能抗點旱的蠶豆。”
趙禎指著蠶豆苗道“看到沒有,南方蠶豆株高不過兩尺,只需要100天就能成熟,結種少,優點是生長快。而北方蠶豆株高四尺,結種多,可成熟往往要150天。朕用它們倆結合,互相授粉,形成兩塊試驗田,萬一能弄出100天成熟,結種多的蠶豆呢”
趙駿無語道“老哥你雖然長得沒我帥,但是想得倒是挺美。雖然這個方向是沒錯,而且也是科學育種,可這玩意兒那都得幾代幾代地不斷培養,慢慢摒棄掉缺點,留下優點才行,哪這么快能搞出來。”
“那也得試試嘛。”
趙禎拿下嘴里的狗尾巴草道“朕發現咱們漢人的傳統水稻生長要五個多月,而占城稻只要三個月。只是占城稻產稻少,傳統水稻產稻多,所以形成兩季交替,要是能搞出只要三個月就能成熟,產稻還跟傳統水稻一樣多的稻子,那豈不是能種三季了”
“好家伙,未來世界糧食獎要是沒有老哥你,我都不帶去看的。”
趙駿豎起大拇指“將來老哥伱的稱呼要變一變了,以后就是大宋千古一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物學家、農業學家、現代遺傳學之父,改革派先鋒,大宋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者,王朝基業的開拓人未來說起你,估計都說你是穿越者。”
“哎呀,夸得朕都不好意思了。”
趙禎笑得合攏不嘴。
“不過這個東西還是要弄出系統的理論,比如隱性基因和顯性基因,都要整理出來。”
趙駿說道。
“整理了呀,從你筆記本里翻到了一點初一生物知識。”
趙禎雙手一攤道“朕全抄下來了,到時候再把這個實驗套進去,往報紙里一發就完事了。而且不止這個,朕還抄了在歷史里翻到的大蒜素土法煉制,玻璃煉制法,肥皂煉制法都抄了下來,每過一段時間發表一次,造福全民百姓。”
趙駿當時就差點尿了,說道“你怎么也能抄襲呢得自己搞出東西來啊。”
“瞧你這話說的。”
趙禎擺擺手“小了,格局小了。你看,孟德爾是先搞實驗,再弄出理論。朕先有理論,再做實驗。但在這之前,世上誰手里還有理論所以雖然蛋先生了雞,可誰人又知道雞先生了蛋呢”
“額”
趙駿滿腦子都是雞生蛋和蛋生雞,一時間覺得趙禎說的好有道理,他竟然無言以對。
或許趙禎是對的。
他反正也是每天只能待在宮里的宅男,還不如多研究一下筆記本。
就連趙駿自己都只是下了很多資料在筆記本里,沒時間去看,還不如讓趙禎多研究研究,說不準弄出個大發明家呢
也就在他腦子快短路的時候,曹修急匆匆地穿過田埂,來到二人身邊,向他們拱手道“陛下,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