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一次生日就大一歲,但總歸是個喜慶日子,何況今天下午就是準備攤牌的時候。
“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也已經在京畿路推廣種植下去,產量倒是沒那么夸張到畝產千斤,不過比稻麥稍微要高一點。”
“而且還不占農田,這樣的話,只要朝廷給予一定補貼,相信大量的百姓會愿意耕作這些作物。”
“化肥的生產方式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納入了各地地方官府的政績考量當中,缺點是石膏的價格日益暴漲,現在朝廷正在緊急開挖石膏礦,不過這東西倒是不缺,全國各地都有。”
“武安鋼鐵廠通過擴大生產,達到了半年產量鋼約四百萬斤,換算成漢龍常說的噸,約兩萬多噸。堪比目前大宋一年產鐵的八分之一了。”
“其它還有些雜事,看去年一年工作總結,各項數據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比如去年下半年海洋貿易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千九百萬貫,比前年下半年增長了三百萬貫,可喜可賀。”
范仲淹做著發言報告,笑著說道“另外等今年的大裁軍項目規劃完成之后,我們就有足夠的人手開始挖洺水到漳水之間的運河,就可以在邯鄲建設鋼鐵廠,讓我們的鋼鐵產量再次提升,都是好消息啊。”
“只要在谷底,怎么樣都是向上攀爬。”
趙駿也笑瞇瞇地說道“大宋現在正是上升期,以前缺的只是走向未來的眼光而已。現在有政制院把控局面,只要堅定不移地跟著政制院走,國家會好起來,百年之內,我的東方一極戰略,也必然會完成。”
呂夷簡、王曾他們其實也已經知道了今年的規劃,之前瞞著他們是因為沒找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法,造成他們嚴厲反對,但現在既然已經找到了辦法,那自然就無所謂了。
反正他們在軍隊里倒沒什么利益糾葛。
呂夷簡咳嗽兩聲,今年開春以來,政制院幾個老人的身體情況都不太好,歷史上這些人都是在最近幾年相繼去世,能夠還活著,純粹靠趙駿帶來的藥保命。
他咳嗽完后,才沉聲說道“冗官和冗費的事情,下定決心,想想辦法,其實也不是不能執行。但這冗軍之事,老夫一直覺得,是不是該一步步來,每年裁撤個幾萬人就足以,何必一刀切”
“每年裁撤幾萬人,一百多萬人那得多久”
趙駿皺眉道“現在正是大發展時期,可不能畏手畏腳。何況朝廷也給這些人找好了生計,前途未嘗沒有比在軍營里強。”
“還是那個問題,在軍營里穩定,士兵們不一定會答應而且”
呂夷簡猶豫了一下,沒有說。
“而且什么”
“而且其實我們都聽說,空額怕是不止二十萬。”
王曾試探性說道“缺口怕是很大。”
他們其實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好歹做了那么多年宰相,自然也聽說過一些耳聞。
“”
趙駿沉默了一會,才說道“好吧,沒太大關系,只要他們都同意,好好配合改革,空額大點也無妨吧。自己祖上造的孽,自己也得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