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冗費上,縮減政府開支,慢慢削減各級官員的福利,將這部分轉移到績效工資上。并且對皇室支出進行限制,防止出現內務府一個雞蛋8兩白銀的情況。
北宋唯一一點好就是對宗室嚴格控制,五服內的宗室不準出京城,采取“厚養而不用”的政策,只給予工資俸祿以及封地食邑,不給官職兵權。
而且南北兩宋的國祚都不長,只有一百多年,所以宗室數目不多。到宋仁宗時期,只是經歷了趙匡胤、趙光義、趙桓、趙禎四代。
而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三兄弟,加起來一共24子,60個孫子,227個玄孫,到第四代,整個宗室子嗣只有1062人。
北宋末年的時候三兄弟的宗室數目都不到一萬,金軍南下,又大肆殘殺宗室,因此南宋末年趙姓宗室人數都不到五萬,跟歷朝歷代的宗室之患比起來,還是差距很大。
因此趙駿除了提議讓外姓大宗正司丞,負責嚴加管理宗室以外,倒是沒有對宗室支出下手,甚至還打算過幾年等合適的時機,放開宗室管制,允許宗室中優秀的人才入仕、擔任官員之類。
按照趙駿的計算,目前北宋一年開支能達到八千萬貫以上,包括達五千萬的軍費開支,約一千六百萬貫的官員俸祿開支,數百萬貫冗費開支。
然后就是加起來才一千萬貫左右的教育、建設、研發、補貼、收購、憮恤等等亂七八糟的花銷。
如果能夠把軍隊從目前大概一百二十多萬的在冊數量,裁減到八十萬人的話,軍費開支直接能減少三分之一,冗官和冗費那邊再減個幾百萬貫,一年能節省大概兩千萬貫左右。
以漢代王景、明代潘季馴修黃河的花銷來算,這筆錢要是投入到黃河治理當中,別說一個黃河,三四個黃河都修好了。
所以趙駿對于這件事情還是非常看重。
而為了打消將門的顧慮,趙駿一邊向將門傳達善意,一邊拉著曹家組建了一支海貿船隊。
這支船隊自然不是前往北美,而是前往高麗和日本。雖然目前前往日本和高麗的船隊余日增多,市場占有率漸漸趨于飽和,但架不住趙駿在日本有人啊。
從九月份船隊組建,到十月份出發,先抵達高麗,再往日本。將船上的貨物傾銷之后,于十一月底返航,慶歷四年一月初就抵達了通州口岸。
并且由于往來貿易都是硬通貨,從日本帶回來的硫磺、銅、鐵基本上都是朝廷消化,直接出錢購入,所以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曹家出資十余萬貫,最后分了二十多萬貫,利潤達到了一倍。
除此之外,趙駿還讓曹家清理了他們之前直管的部分營兵約四千余人,組建工兵建設軍團,把汴梁下游的幾個修河工程包給了他們。
自九月份開工到來年一月份也基本完工,拋去給士兵修河的工錢,這一趟又是七八萬貫的凈利潤收入。
曹家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
本身曹琮完全沒有拒絕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一家代表不了其他家的意見。
趙駿認為,只要曹家做了榜樣,其他家也會很快跟進。
慶歷四年一月十日,政制院常例會議上,趙駿坐在主位上,環顧看著眾人。
因為明天就是趙駿三十歲的生日,所以他還是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