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六年十一月,朝廷征召了一些民夫,在京城郊南,修建了一些軌道。
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軌道就已經修出了二十公里長。
汴梁就有個小型鋼鐵廠,現在正在瘋狂供應鐵軌,上萬民民夫,于沿線不斷鋪設道路,一直向南延伸。
這條軌道在趙駿的設計當中,自然不是什么奇觀,而是南北鐵路的一部分。
之前說過,汴梁東西運河非常方便,唯獨南北溝通卻非常難受。
如果要走運河的話,就必須要繞一段遠路從黃河渡口進入汴口才行。
所以趙駿就一直計劃把南北打通,讓河北、河南、南陽等地的經濟連通起來。
但可惜的是受限于條件,他沒辦法挖一條運河。
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空間、地勢等等因素。
雖然像元朝那樣,強行挖一條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也不是不行。
可以說趙駿不僅僅是擁有后世的知識,這些地圖,筆記本里存放的很多知識,都成為他的資本。
完全可以從武漢轉道漢水,在襄陽卸貨,轉火車一路運到汴梁去。
“我不這么認為。”
“至于之前老范說應該在陜西與河北分別修一條鐵路,這樣將來跟遼國西夏打仗的時候,就能迅速派兵進攻。”
如此一來南陽盆地這個產煤、產鐵的大礦區就能與汴梁連接在一起。
同時長江水運的一部分貨物就不需要再從下游揚州入運河,再轉道淮南、京東路,最后到汴梁來。
“因為說句難聽點的話,現在我們要想消滅西夏和遼國很難嗎一點都不難。”
這地圖可不是大宋的地圖,而是趙駿從后世帶來的地圖,是地理書里的圖冊。
如此就能全國性的鐵路大發展,大宋國力就真正開始扶搖直上了。
一番操作之后,不僅從四川、湖南、廣東等地的貨物將大大減少運輸的時間,同時也讓河北與汴梁的聯系更加緊密。
工業化發展之后,各地鋼鐵、紡織行業將大大發展。
因此元朝只能花費巨大的代價修河渠。
他雙手一攤,表示反對范仲淹先修河北與陜西鐵路的提議。
它們不是白被燒,如今已經成為了趙駿的政治籌碼。
“所以至少目前我認為應該先發展經濟為主,把大宋的國力再提升一個檔次。這樣消滅西夏和遼國就更有把握,火車修建之后,也更利于我們控制遙遠地區。”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產煤和產鐵的重要區域,比如河南平頂山就是產煤大市,南陽盆地煤礦和鐵礦資源極為豐富。河北就不用多說,后世我國第一大鋼鐵產區。”
說句難聽點的話。
此時外面下著大雨,十二月天氣愈發寒冷,氣候也經常古怪,有的時候晴朗幾天,居然還很炎熱。有的時候忽然一夜之間降溫十幾度,甚至還下起了凍雨和大雪。
趙駿搖搖頭道“難的是打下來怎么治理,即便是把遼國和西夏消滅,這些黨項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就會服我們會融入我們我看沒那么簡單,融入進來,也得很多年。”
趙駿的意思很簡單。
之后再向陜西、山西、江浙、廣東、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形較為復雜的地區擴展。
“先把汴梁城市圈發展起來,再慢慢輻射到整個河北、河南的平原區。”
就算趙禎今天暴斃了,九歲的趙昉登基上位,被奸人蒙蔽,說要把趙駿拉出去砍了,政制院這些人都得聯手把趙昉廢掉,換皇次子趙昕上來。
有了這些東西,趙駿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最后經過深思熟慮之后,趙駿認為應該運河加鐵路兩管齊下,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