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看似是句廢話,但其實現在就是從戰略分析上談這次戰役他們與大宋的最后結局,也就是是打是和,畢竟無論從裝備優劣還是戰術打法上,他們其實已經落入下風。
在缺乏野外交戰的能力之后,那么遼國就必須要考慮死戰到底,還是與大宋和談了,否則繼續拖下去,那是必敗無疑的事情,基本上就沒有了勝利的可能。
耶律宗真自然也明白,便問道“以相父之見,若是戰的話,我們有幾成勝算”
“陛下以為呢”
張儉反問。
耶律宗真想了想道“朕尚有百萬大軍,待后方兵馬到齊,便與宋國決一死戰朕就不信,若集齊兵馬,在夜晚發動突襲,宋軍真能抵擋得住嗎”
張儉苦笑道“先不說那范仲淹里三層外三層挖的那么多溝渠,單說夜間作戰對宋軍不利,對我大遼又何嘗不是壞事呢”
古代打仗為什么基本上都是白天,夜晚的戰役很少
像長平之戰,如果趙括選擇趁著夜晚秦國士兵都在睡覺的時候突圍會不會好點
如果有人有這樣的疑惑,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古時候夜晚照明基本靠月亮或者火把,而且即便有月亮和火把,能見度也非常低,夜戰打起來,很容易傷到隊友,所以古人盡量避免夜戰。
同時夜晚戰斗不容易指揮,稍有不慎軍隊就可能亂成一團,變成無頭蒼蠅一樣亂轉,然后被敵人抓到機會一舉擊潰。
另外古代沒有定位,沒有智能手機,辨別方位全靠自己摸索,比如看太陽月亮或者北斗星之類。
但打仗那么緊張刺激的時候,稍不留神就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些東西。
一旦開戰,幾千人的規模還好,如果是上萬人的規模打仗,往往就是很多幾人、幾十人的小集團軍互砍。
夜晚烏漆嘛黑看不到月亮和北斗星,還有夜盲癥這樣古代普遍出現的問題。一不小心跑錯地方了,或者沒有辨別好方向,一個勁的就只能猛沖,就有可能出現各種亂七八糟的烏龍事件。
因此古代打仗往往都會避開夜戰,即便是夜襲敵營的時候,也往往只是派小股兵力,即便犧牲了也無傷大雅。
包括遼軍這些天來襲擾宋營,雖然規模很大,出動的兵力多達五六萬以上。但實際上兵力都分散在幽燕大地上交戰了,真正交手的時候,都是幾百人乃至幾十人襲擾宋軍各處營壘。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夜晚襲擊擁有大量火器,且外圍還都有大量陷馬坑、壕溝的宋軍,其實作戰難度不比白天小多少,甚至可能潰敗的概率比白天還要大。
所以聽到張儉的話,耶律宗真也是一時沉默。
他又何嘗不明白,真就繼續這么分兵騷擾下去,以范仲淹的防守能力,又怎么可能給他們機會
除非范仲淹被換
耶律宗真忽然扭過頭四下掃視道“朕聽說宋國皇帝向來驚懼外臣領兵,若是我們散布謠言,說范仲淹會造反,逼他被調走,此計可成否”
只要范仲淹被撤換下去,那么說不好新上來的將領就不會采取這樣的烏龜戰術了。
只要宋軍不再這么夸張地一路修筑營寨,一路挖建壕溝,即便是夜晚的時候,遼軍也可以一路突殺進宋軍營寨,就像曹操夜晚奇襲烏巢一樣。
“此計,或許可以一試,但老臣以為,可能性不大。”
張儉搖搖頭。
“為何”
耶律宗真問道。
“因為臣以為,范仲淹身后有人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