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約有十萬。
遼人約有十六萬,再加上玉河與宛平的遼軍,約二十余萬人馬。
那么多人馬撤退自然沒那么簡單。
從辰時三刻到巳時末,過去了一個半時辰,依舊有源源不斷地遼人正有秩序地撤退。
并且在沿途后方的路上,遼軍還在布置炮兵陣地。
一旦宋軍追擊,則立即進行大炮阻殺。
便在宋軍看似死一般的沉寂當中,隨著宋軍主營忽然發出一聲嘹亮的號角聲音。
距離析津北城十多公里,南城五六公里外的各處宋軍營壘,仿佛從這死寂般蘇醒,所有的營門全部敞開,然后大隊宋軍騎兵奔涌而出。
“宋軍,宋軍出來了。”
“快上報。”
“準備發射火炮。”
析津城上,以及周圍正觀察宋軍的遼人斥候見到這一幕,頓時一陣慌亂。
誰也沒有想到宋軍會在這個時候大舉出動。
難道他們都不事先整頓好兵馬,在陣前列陣再向前行進的嗎
然而此時不僅遼軍有些慌亂,宋軍也有點懵。
因為范仲淹只是布置了戰略任務,沒有布置作戰任務。
要知道這個時候距離遼軍正式出城才過去一個半時辰,也就是三個小時。
從宋軍斥候發現遼人離開城池,至少還得觀察半個小時以上,確定這些人不是運送糧草的部隊,而是真正撤離部隊。
斥候再把他們總結判斷出來的結果報告到范仲淹那,從析津北城門跑到營寨也得半個小時。
范仲淹再開會,然后各營主將分散跑回自己營地,最后再集結兵馬出營。
整個過程看似用了三個小時,但基本上都沒有任何浪費時間的地方,從偵察到判斷再到分析最后做出決定,已經十分迅速。
若是范仲淹再布置作戰任務的話,他必須再派出斥候偵察,繼續偵察遼人部隊現在的分布情況,然后再安排各部人馬打哪些位置,前往哪些方向。
這個過程必然會用很多時間,至少下午之前宋軍肯定沒辦法出兵,戰機稍縱即逝,很有可能因為這次耽誤而造成遼人撤退成功,并且在后方已經布置下天羅地網等著宋軍去。
所以范仲淹干脆就不布置作戰任務,直接讓各營將士出兵,他只要一個立即出動,把遼軍現在正在撤退的部隊切割、分散、打亂的一個結果。
宋軍出營之后,就有些不知所措。
該往哪走
此刻張亢騎在馬背上。
雖然是文官,卻一身腱子肉,面容頗為兇悍,眼睛四處搜尋,目光在析津城看了一眼,隨后望向東方。
身邊副將問道“相公,我們往哪里去”
“還用我說嗎”
張亢用手一指,指向東方道“繞開析津,從側翼襲擊撤退的遼軍。”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