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范仲淹經過多年摸索,漸漸也總結出了不少火器戰術運用心得經驗。
耶律宗真惋惜地看了眼遠處的地平線,再過一會兒等遼軍大部隊撤出來之后,遼軍的后軍就會點燃城內早就布置好的魚膏油脂以及剩余的過冬柴火,將析津燒毀。
“可惜了,析津歷經數朝,為我大遼最高最厚,人口也是最多的城池,今日卻要化為烏有。”
慶歷二年之前還好,宋軍裝備的多是青銅火炮,射程也就兩公里多一點。
他騎在馬背上眺望。
就在此時,探馬馳騁而來。
而大宋目前的火器就處于這樣的變革階段,前裝槍的巔峰,后裝槍的開端。
片刻后到近前報道“宋人派出大隊斥候,遠處觀望。”
等慶歷二年之后,武安鋼鐵廠投入生產鋼炮,宋軍的武器裝備精良程度就直線上升,幾乎是碾壓著遼軍的青銅炮打。
他認為西方后世火器時代剛開始進行排隊槍斃的戰術是源于火器技術不成熟的無奈之舉。
這也是遼人愿意棄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濃煙繚繞,淹沒城墻。
此刻析津城中,大量遼人從兩座北門浩蕩而出。
“呵呵。”
耶律宗真的車隊徐徐向北,距離北城門外約三四公里處的一座小山坡上。
“報。”
“是啊,他們的槍炮著實厲害。”
所以遼軍幾乎很難在野外作戰,不管是火炮還是火槍,射程優勢太大,他們拿宋軍沒有任何辦法。只有守城的時候,才能利用城池高度帶來的射程勉強壓制。
而法國的火炮則多為青銅或者鐵質火炮,不僅射速最多不超過兩發每分鐘,射程也只有三公里左右。
別看這個時代沒有氣候,可軍隊物資都會準備魚油和動物油,再加上城中建筑物多為木制,一把火點燃,頃刻間就會化為火海。
耶律宗真瞇起眼睛道“繼續再探。”
這倒在他預料當中。
宋人發現情況不對勁,肯定會派出大量斥候來偵察情況。
城里的守軍必然開火,將宋軍的斥候驅趕走。
且耶律宗真在外圍也布置大量騎兵,帶著手榴彈,宋軍斥候最多放幾槍騷擾。
等范仲淹那個慢吞吞的性子醒悟過來,再整頓好兵馬大舉進攻,估計天都黑了,他們的人馬早就撤離出析津。
所以他絲毫沒有擔心。
遠處曠野上無數遼軍依舊在向北徐徐移動,他們的移動速度不能算快,但也不算慢。
因為多日圍城,析津的糧草數量已經不多,因此遼軍基本上不用帶太多輜重,除了拆卸了部分火炮以外,很多人都是只單刀匹馬。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接近巳時末刻,此刻遼軍已經撤走了約一半多人。
遼國析津府此刻聚集了四十多萬遼軍,二十多萬宋軍,卻自然不是堆積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周邊各地城池。
但析津城卻有著雙方兵馬最多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