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的這次會議是非常重要的,即確定了大宋未來要走的方向,也完善了國家的主體戰略發展。
可以說,此次會議奠定了大宋未來幾百上千年內的格局,屬于目光長遠之策。
會議結束之后,政制院就開始進行具體的國家改制。
政體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換個國名那么簡單,而是要全方面的改變。
以前趙駿改變的只是官場體制,現在則是整個國家的體制,要涵蓋方方面面,自然需要重新布局。
最基礎的就是現在大宋國土面積早已經不再是二百八十萬平方公里,而是三百二十萬平方公里,那么就需要再次進行行政規劃。
包括燕云十六州加上遼寧半島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
然后就是青塘以及西夏卓啰和南大概十五萬左右平方公里的土地,加起來從去年到今年,大宋一共搞到了大概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別看這個數字不多,甚至比巔峰時期擁有三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秦朝疆域還少二十萬平方公里。
但實際上并不是大宋沒有能力繼續擴大領土,而是不想一口吃成胖子。
如果真要土地的話,光越朝就有三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另外滅了西夏就又能多四五十萬,接著就是大理、吐蕃、西域、遼國等等,搞個一千萬平方公里綽綽有余。
可還是那句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土地,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不能耕作的負面資產,會讓大宋的管理和發展出現困難。
到時候反而拖慢了大宋前進的腳步。
因此飯要一口一口吃,領土要一點一點增加,先把西夏滅了,把寶島拿下,然后開發南洋,把南洋變成大宋的后花園,等糧食充足,人口爆滿再大肆擴張也不遲。
所以大宋未來應該很長一段時間國土面積就定格在三四百萬平方公里疆域的樣子,滅了西夏打通河西走廊,再收復嘉峪關到哈密一帶的西域即可。
然后就是經營南洋,估計到時候最多也就五百萬平方公里面積了。等到趙駿晚年的時候,再徹底發動戰爭,中華秋葉海棠歸于一統。
因而在這個基礎上,行政規劃就很重要。
需要對各個地區進行發展指導,哪些地方富含豐富礦產,哪些地方交通便利,哪些地方適宜耕作,哪些地方可以發展商貿等等進行調查研究。
不過在整體區域劃分上不需要再做特別多的擺弄。
因為老祖宗以及后世都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早就有決斷,青塘和卓啰和南劃入秦鳳路,遼國析津府改為大宋北平府,將原來的北京大名府遷至幽州城,連帶著遼陽也納入其中。
細節就只有那些資源該怎么開發利用。
比如在沈陽、張家口等設立邊市,與契丹、蒙兀、女直、渤海等部落貿易,開發當地礦產資源,以北平府為中心,發展羊毛等紡織業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設計國旗、國徽,寫一首屬于大宋的國歌,另外就是出臺一系列保護農民,維護工人利益的政策之類。
如在基層建立農會、工會,增加農民和工人與上面對話的渠道,規定工作日和休沐日,完善勞務法。
嚴格來說,北宋的雇傭契約還是比較完善的,用工方面官府都有明文規定和保護,除非官商勾結,不然的話,很少會有拖欠工資之類的情況發生。
但以前的用工并非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是各種店鋪的小二、服務員,或者碼頭工人、苦力工人、木匠、瓦匠之類的活計。
由于用工較少,數額一般不會巨大,所以也犯不著為了這點工錢而賄賂官府。
反之如果拖欠工資,被工人告到官府去,那麻煩可就大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的勞務合同法之類的條例反而能夠順利地施行下去,也間接促進了北宋的經濟繁榮。
然而工人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