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小一點的工廠可能幾人,幾十人。大一點的幾百人,乃至數千上萬人都有可能。
資本家每個工人克扣一點工資,或者逼他們無條件加班,加在一起創造的利潤是非常大的。
因此早點出臺政策和法律,也是為了防范于未然,避免亡羊補牢。
政制院對這些事情的規劃其實倒也并沒有做太久,因為不用他們親自做。
國旗、國徽、國歌之類的事情進行廣泛征求意見,出臺法律保護工農的事情交由刑部,土地規劃的事情還是需要自然資源部前往新打下來的土地去勘探礦產。
其余的就是一些調研工作。
趙駿親自前往汴梁城外的那些工廠,視察工人工作的環境。
而且還去了汴梁周邊一些礦山,如曹村鎮平頂山、長社許昌、鄭州等煤礦產區,了解采礦作業的環境。
目前受限于開采水平和能力,主要采礦作業以挖露天礦產為主,較少深入地下。
但顯然易見的是,隨著工業發展,露天煤礦和鐵礦估計在未來幾十年內迅速枯竭,深入地下采礦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做好提前預防工作,出臺相關政策保護采礦工人的利益也是重中之重。
就這樣趙駿忙活了差不多兩個月,等到慶歷七年七月中旬的時候,一個相對成熟的現代化政體趨于完善。
趙駿親自寫了大宋憲法,經過政制院諸多宰相的幾次商議以及稍微修改之后,達到了可以發布的地步。
“序章,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自夏商周后,分封制下華夏文明日益璀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思想文化輝煌燦爛,群星閃爍。”
“秦國一統天下,遂中華文明一統的格局就此誕生。秦國二世而亡,漢朝再次統一,七國百姓融為一體,遂有了一個統一的民族漢族。”
“強漢擊敗匈奴,打通西域絲綢之路,設立西域長史府,積極與世界溝通,民族意識在此覺醒和樹立。”
“后漢末年,三國鼎立,連年征戰,終歸于晉。又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自此有了南北朝,中國有二百余年不能一統。”
“隋文帝楊堅立隋朝,終一統天下,又二世而亡,國歸于唐。”
“唐盛極而衰,天下分崩離析,乃有五代十國,后有宋太祖趙匡胤,起于軍中,一統華夏,建立大宋。”
“大宋上承唐朝,下啟新時代,宣于正統,立于法禮,功勛于一統分列疆土,無愧于萬民百姓。”
“今燕云十六州回歸,華夏故土再次統一,遂立此憲法,以立國家”
“第一條,改大宋全稱為中華公民宋帝國,大宋的一切權力屬于全體國民百姓。”
“第二條,中華公民宋帝國是趙宋皇室領導的、以大宋全體百姓為基礎、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的君主專政的公眾主義國家。”
“第三條,中華公民宋帝國旨在締造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公眾民族關系。”
“第四條,各民族平等,只要加入國家國籍,則只有一個身份中華公民。”
“第五條,中華公民宋帝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第六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七條,取消一切士農工商排序,取消一切非特別優待人員的優待,廢除一切奴隸制度。”
“第八條,官員應該為百姓服務,一切以公眾百姓的利益為主,任何損害百姓利益的官員,將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