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在悠久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大宋慶歷七年十月底,崇政殿內,眾人圍在桌案邊,欣賞著趙駿的筆墨。
經過多年練習,他的書法水平談不上絕好,但也不算太差,一筆一劃之間,銀鉤鐵畫,頗有大家風范。
然而范仲淹拿起這宣紙,上下打量了一番,說道“這詞是絕好的詞,但怕是與景不符啊。”
趙駿撓撓頭。
上午柳永從浙江發的公文到了。
柳永是十月上旬去的錢清造船廠,消息卻到十月下旬才到。
并非有特殊原因,而是就這么慢。
進奏院是按照消息的緊急程度來進行劃分,急報就要用快馬加急速遞。
慢報自然就是慢悠悠地坐船往北送達。
這公文又不是什么急事,因此直到今天早上才送到他們手里。
內容無非就是兩樣。
一是鐵甲艦正式交付,并且寧海軍將帶著它遠赴日本。
二是柳永見到那波瀾狀況的景象,有感而發,想要書寫豪情,卻寫不出來。
于是他請求趙駿尋到那位神秘的魯迅先生,揮毫一筆贊美戰艦。
問題是趙駿也不太行啊。
讓他抄還可以,應景地去寫一首詞,那顯然是為難他胖虎。
所以在眾人慫恿之下,拿出了一篇雖然氣勢磅礴,可卻不太那么應景的詞出來。
晏殊調笑道“漢龍慣抄了詞,卻不會自己寫,卻是平白辱沒了現在那魯迅先生在外的大好名聲。”
“老登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趙駿豎起慣例的中指道“尤看尤阿破,no看nobb,你行你上啊。”
“我行我就上。”
晏殊作為詩詞大家,那自然不能說自己不行,便執筆開始揮毫。
片刻后,一篇辭藻華麗,不少生僻字的詞寫了出來。
趙駿看完鄙夷道“海軍戰艦,氣勢磅礴,你寫出了矯揉造作,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
晏殊很想發作,但又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