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李元昊窮兵黷武、剛愎自用,以至于國貧民怨,叛亂四起。李氏積攢了三代的基業,就此煙消云散。
因此從目前的情況看,想找一個進士出身,軍事能力不亞于范仲淹和張亢的文官,顯然就比較困難。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范仲淹和張亢已經不可能再領兵出征。
當時狄青非常驚訝,連忙推辭。
狄青點點頭。
在治安嚴重下降的情況下,除了少數不怕死的以外,大部分漢人商賈自然也都不敢過來貿易。
狄青其實也已經聽到了后方遠遠地傳來輕微的馬蹄聲。
于是趙駿和范仲淹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情況下狄青也無法推辭,最后只能領命。
不過由于擔心西夏那邊警覺,所以西北這邊暫時風平浪靜。
狄青也是秘密前往西北,只帶了數百衛士,沒有帶汴梁的精銳大軍。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宋夏邊境四處視察,觀察敵人的邊境防御情況。
現在朝廷的命令既然到了,顯然就是他出兵的時候。
一日后,狄青回到了延安府。
永興軍路轉運使王沿已經在府邸等著他了。
當狄青進入延州州衙的時候,王沿出門迎接,先拱手道:“狄相。”
“見過狄相。”
其余永興軍路轉運副使郭勸、延路經略使劉平、延州知州陳如錫、延路兵馬總管任福等人也都紛紛行禮。
“王帥司有禮,諸位有禮。”
狄青慌忙回禮,他之前來的時候王沿可沒這么客氣。
因為王沿是特設邊路的正三品轉運使,比內地正四品轉運使高一級。
在正二品的陜西路經略使不設的情況下,他就是西北與秦鳳路轉運使同級的最高長官。
雖然狄青是樞密副使,品級為從二品,級別比他高半品,但武將擔任樞密院的官職向來都沒太大實權,
反觀王沿是進士文官,身份尊貴,可不是品級就能抹除的鴻溝。
沒想到現在人家卻已經如此恭恭敬敬。
“狄青接旨。”
朝廷使者站出來拿出了詔書。
狄青連忙單膝下跪道:“恭迎陛下詔書。”
天使說道:“令狄青為陜西路經略使,執掌陜西軍政!”
“謝陛下!”
狄青雙手接過圣旨。
“狄相年輕有為,執掌西北軍政,陜西路諸多兵馬,我等上下官吏,就要全倚仗狄相了。”
王沿走過來一邊恭維,一邊心中酸溜溜地感慨。
他萬萬沒想到朝廷居然讓狄青擔任主帥,而且政制院給他發的手令措辭嚴厲。
里面要求陜西路所有軍隊和官員都必須聽從狄青的調遣,如果因為違抗軍令而讓戰機延誤,朝廷嚴懲不貸。
這讓王沿非常難受。
因為他以前一直以為自己作為西北與范詳同級的一把手,肯定能執掌大權。
再不濟也該派一位朝廷中樞大員過來。
哪知道是狄青。
這令素來瞧不起武將的文官集團很是不爽。
但政制院的手令讓人忌憚,要是不遂政制院的意,那位知院可是說給你換了就給你換了的,甚至下獄問罪也有可能。
所以即便心里不滿,王沿也只能忍著,還得保持表面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