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隊隊長本來勒馬想走,但忽然回過頭又看了眼他們,然后咧嘴一笑道:“你們自此后就是宋民了,聽從朝廷的安排就好,切不要再犯邊行兇。”
說罷縱馬疾馳而去。
原地這個黨項小部落的人默然地站在那里,似乎還沒回過神來。
過了許久,大批宋軍向西北涼州府方向馳騁遠去,他們才有人說道:“首領,我們大夏要亡了嗎?”
“亡了就亡了吧。”
首領喃喃自語道:“這些年我們過得太苦了,宋人來,也許會過點好日子也說不定。”
他的話如果放在以前,肯定是大逆不道。
但現在卻無人反駁。
每個人的臉上除了流露出一抹復雜的情緒以外,也沒有人對看向遠方的宋軍產生出敵對和仇恨的眼神。
游牧民族對于國家的感念意識本來就淡漠。
隨著李元昊的愈發不得人心,西夏內部想要歸附宋人的部落不在少數,大部分人心散了,那這個國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存在了。
西路宋軍沿祁連山北上,很快就抵達了涼州。
城中竟還有一部分西夏軍隊駐守,約有三四千人,為西涼府本地的西夏將領掌握。
由于涼州、甘州等地屬于西夏國土的最西南端,離中樞較遠,受到的內亂影響不大,因此這里居然還能稍微維持一定秩序。
此地的駐守將領成為了兩派人馬拉攏的對象。
可當成群結隊的宋軍出現在西涼府的時候,當地的駐守將領就再也沒有了忠君愛國的念頭,很快選擇了投降。
宋軍控制了西夏西涼府,便開始繼續順著西北方向前進,往宣化府、肅州、瓜州等地進發。
這也是目前宋軍的主要戰略。
西夏人冬天都會前往祁連山、賀蘭山等地,宋軍主力直取興慶府,攻占西夏王庭,將西夏滅國。
而西路偏師則沿著祁連山北上,收復大片要地。
自此西夏人主要的人口、棲息地就被大宋掌控,其余地方的土地多是荒漠,如毛烏素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等。
便在宋軍西路軍勢如破竹,已經輕松拿下西涼府的時候,宋軍的東路軍也進展非常順利。
東路軍分三部,分別由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三路進發。
他們針對的是西夏邊境的西壽保泰軍、靜塞軍、嘉寧軍、祥佑軍、左廂神勇軍等多個西夏邊境軍塞。
然而此時西夏邊軍已經是形同虛設。
內亂之后,邊軍要么被本部落的人叫回去,要么自己參與到戰亂當中去,此時整個邊境的西夏軍隊都少得可憐。
并且他們大多數基本都已經喪失了戰斗意志,儼然一副江河日下,國家破敗的景象。
成群結隊的宋軍迅速占領了邊境城池,很多西夏軍要么逃跑,要么投降,抵抗的力量不能說沒有吧,那也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十月九日,呼嘯的北風吹拂,茫茫群山起伏,涇原路經略使高繼宣率領著大軍,浩浩蕩蕩向著北方而去。
這里是柔狼山以北,惟精山以南,過了惟精山,便是西夏最靠近大宋的城市——應理城。
“快快快,加把勁。”
“翻過前面這座山,就是應理了。”
“不要停下。”
宋軍基層的軍官們催促著士兵們向前。
溝壑之間,有大片丘陵山巒,層巒疊嶂,只在兩山之間,才有小段平原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