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狄青抵達了靈州。
此時大宋的軍隊幾乎是毫無阻礙地占據了宋夏邊境的諸多城池。
西夏境內大部分區域都是荒漠,宜居地非常少。
其中寧夏平原占據絕大多數人口,其次則是宋夏邊境的城池,為后世榆林、靖邊、定邊、中衛等地,最后則是沿著祁連山武威張掖沿線。
而現在宋軍把邊境城池以及祁連山沿線都占據,寧夏平原也控制了小半,只剩下興慶府以北和沙、瓜等州。
這就意味著西夏約五分之三的人口、重要城池都被宋軍占領。
靈州城。
李繼遷的龍興之地。
當初因為不滿堂兄李繼捧歸附宋朝的決定,他選擇自立,先襲取銀州,隨后攻打靈州,改靈州為西平府,自此擁眾一方,成就西夏祖業。
但數十年過去,大宋的軍隊再次占據了這里,讓趙光義時期丟失的西北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狄青掃視著四周,靈州除了東面有一些丘陵山巒以外,其余地方一片坦途,靠近黃河沿岸,沃野千里,良田無數,期間有村莊遍布,隱約還能見到不少漢人。
西北一直都有漢人存在,從漢朝時期開始,這里就胡漢雜居,到唐朝時期,羌胡漢人遍布,胡人犁田,漢人養馬,早就已經不分你我。
所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寧夏平原作為河套地區的一部分,自秦漢時期就有大量漢人在此耕耘,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真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啊。”
狄青感慨。
浩浩蕩蕩的宋軍出現在了靈州城南的廣袤大地上,引得不知道多少胡漢百姓側目。
之后在宋軍的指揮下,野利部落的人開始從城中撤出,駐扎于野外。
西夏鼎盛時期兵馬十多萬,但現在不管是野利部落還是嵬名部落,兵力都衰弱得只余不過萬眾,已經沒有能力再與宋軍交鋒。
而這次四路宋軍出動的總兵力約有八萬。
本身在改革軍制之后,大宋的軍隊就只有六十多萬,其中還有二十萬左右分布于全國各地,為地方禁軍。
他們用于維持治安和鎮壓不服王化的少數民族,特別是西南地區,其中以駐扎在越朝、瓊州、廣南西路、廣南東路、巴蜀等地的兵馬最多。
然后約有二十萬大軍駐扎在東京汴梁,為開封軍區,主要用于京師的防備力量以及用作于防止地方軍頭勢力或者起義力量崛起。
而宋遼邊境和宋夏邊境這些年的兵馬布置已經越來越少,不只是奉行大宋強干弱枝的國策,還在于敵人愈發衰敗。
從慶歷六年宋夏、宋遼戰爭結束,遼夏已經瀕臨崩潰。因此西北的兵馬總數從原來的十多萬人減少到大概八萬,河北的二十余萬減少到約十二萬。
如此算上海軍,大宋總計兵馬數量在六十六萬左右。
西北這幾萬邊軍,已經足夠完成對西夏的覆滅任務了,何況葛懷敏還帶了兩萬京城禁軍過來。
“狄大帥,這些就是我們俘虜的歸義軍士兵。”
靈州城內,在宋軍入駐之后,狄青就住進了靈州城府衙,也是當年李繼遷的居所。
野利兀惟帶著二十多個漢人囚犯進入廳堂。
狄青掃眼過去,就看到這些人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顯然是被關在牢房當中,而面孔上則與中原漢人略有差別。
不過這倒也不奇怪。
歸義軍是唐朝晚期就存在的節度使藩鎮,從第一代到如今已經整整兩百年,足足更迭了十三代。
即便當初的漢人士兵是從內地遷徙過去,可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免不了與胡人女子結婚誕下后代,從而改變漢人血統。
再加上當地氣候環境影響,二百年下來沙、瓜州漢人與中原漢人的外貌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
狄青看到他們都被綁著,皺眉道:“還不松綁?”
“松綁!”
兩側宋軍隨即上前幫他們解開束縛。
狄青看著眾人。
眾人也都上下地打量著他。
沙、瓜二州離開中原序列已經太久,對于中原漢人,他們同樣十分好奇。
“你們會漢語嗎?”
狄青問。
他沒有說什么歡迎回家之類的話。
因為這些人也就只有血統、姓名還保持著漢化。
思想和行為可能已經與本地人沒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