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完全可以無視這些反對的聲音,但這事關百姓的利益,就不能夠搞一刀切,直接大幅度上調。”
“所以就一步一步來,年后新政提高各類稅1%左右,明年再繼續往上提,最多維持到gdp的15%左右,應該就是比較合適的稅率了。”
他環顧眾人,最后看向夏竦道:“至于具體征稅制度,就由財政部拿出個章程出來。可以適當減少低收入人群的稅收,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像那些大商人,大資本家,就不要手軟了。”
“現在這些有錢人可富得不行。”
夏竦笑道:“聽說江浙有鹽商斗富,拿絲綢掛彩船,直接百艘百艘地包,豪擲千金啊。”
“是啊,還有那些賣茶葉的,賣酒的,咱們汴梁身家數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的大富商都有不少。”
晏殊也說道。
他在汴梁有很多房產出租,自然知道汴梁商業情況。
“所以就更不需要手軟。”
趙駿說道:“當初鹽山、礦山、茶山進行半私有化改革,造就了大批富賈。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上起飛,也應該回饋這個時代。”
慶歷年前,大宋富商的最高財富積累也不過是百萬貫,很少有突破數百萬貫乃至千萬貫的商人。
但到了明朝時期,江浙鹽商動則千萬兩白銀的家產,清朝和珅的家產更是達到了約8億兩白銀,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這其中固然有明清時期日本和美洲白銀大量流入,造成白銀巨額增多的因素。
可也有宋朝對于大商人的高額征稅政策。
一旦到達一定的財富值,宋朝朝廷對于你的搜刮那可以說是敲骨吸髓。
有些數十萬貫身家的商人,甚至能一夜之間被朝廷吃干抹凈。
不像明朝時期,朝廷很難收這些頂級大商人的稅,造成了這些人財富的迅速積累。
所以宋朝看似繁榮,但只聽說過宋朝百姓穿綾羅綢緞,卻從未聽說過宋朝首富多有錢,就在于宋朝首富上限被限制死。
甚至百姓穿綾羅綢緞也不是百姓多有錢,而是汴梁百姓有錢。
歐陽修里描述的販夫走卒穿綾羅綢緞,那是因為汴梁的人工收入高,一天工資在150文左右,一個月收入4-5貫,這才穿得起綾羅綢緞。
你換成鄉野農民試試?
因而大宋的情況就是高額稅收,造成了虛假的繁榮。
朝廷有錢,民間積貧積弱,百姓和商人不得不拼命干活,才能養家糊口,間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現在不一樣。
稅收大降之后,有錢人就能突破財產上限。
據說江浙一帶,已經出現了身家千萬貫的大商人。
所以趙駿就打算實行階梯式的收稅策略。
繼續提高富人的稅收比例,以此達到讓稅收每年穩固提升的地步。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