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想去南陽坐火車干嘛。”
趙駿也拿起了公文準備處理今天的公務,又說道:“東漢到大宋都800多年了,這年頭也沒什么文物保護,草廬肯定不存在,不過武侯祠不是還在嗎?下次去看看唄?”
“川蜀?”
范仲淹抬起頭,目光露出向往道:“倒是想去,可惜太遠了,我哪里敢擅離職守?”
趙駿可以去巡游天下,全國各地調研,他們就不行了。
不是說趙禎限制他們自由,而是今年已經是公元1049年,范仲淹都已經是60歲的人,歷史上再過4年他就要病死了。
其余宰相一個個也都六十來歲,老的像李迪、張士遜都是宋真宗時期的宰相,七老八十的年紀。
再折騰下去,像趙駿這樣全國各地跑,那是真嫌自己命長。
趙駿笑道:“那就再等幾年吧,等從成都到長安的火車開通,你就可以坐船從汴梁出發,先到長安,再坐火車去成都了。”
“是了。”
范仲淹點點頭道:“等火車開通了,我們哪里都能去了,真期待那一天早點到來啊。”
當初趙駿定下第一條鐵路京襄鐵路,連通汴梁到襄陽。
這樣從四川來的貨物就可以不用去浙江周轉,而是在漢口北上,沿著漢水到襄陽卸貨,搭火車來開封。
而第二條鐵路就是從成都到長安的鐵路。
如此就彌補了關中到四川沒有運河,只有陸路的問題。
以后川蜀的貨物又可以利用火車把商品運到長安,再從長安通過船運直達汴梁。
這樣一來,整個大宋就完成了經濟循環。
四川不用再像以前那么封閉,只能依賴長江,把貨物運到長江下游,然后再走運河向北方輸送,誕生大量的運輸成本。
巴蜀商人可以往北連通關中,關中的商人也可以往南溝通巴蜀,解決了蜀道難這個千古難題。
唯一的問題是目前鐵道部只有在平原修路的經驗。
而四川即便最好走的陳倉道也有很多崇山峻嶺,鐵路修建難度非常大,即便有炸藥修建速度絕對不會像京襄鐵路那么快。
但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特別是鋪橋修路,不能因為難度大就望而卻步,因此早在去年下半年,趙駿就讓鐵道部開啟了修建任務。
并且不止是長安到成都的長成鐵路,還有北平到汴梁的京北鐵路,湖北到廣州的粵漢鐵路,都要提上日程。
這些鐵路修好,道路鋪開,那么對于大宋的經濟提升將會是不可估量,讓gdp飛躍般的提升。
“干活吧,年后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呢。”
趙駿拿起了毛筆,沾了沾墨,就對今天的第一份奏折回文。
雖然已經有了鉛筆,但對各部提交上來的公文進行批閱,還是只能用毛筆。
屋子里陷入了一會兒的沉默,即便偶爾有聲音,也都是宰相們招呼書吏,或者又有新公文送來的輕微響動。
直到過了半個時辰,到上午巳時三刻,也就是上午10點的時候,趙駿才起身說道:“開會!”
這是上午政制院常例會議。
眾人聽到這句話,就暫時停筆,開始陸陸續續起身,向著會議室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