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會議室中眾人就位。
趙駿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邊翻邊說道:“今天的議題有兩個,一個是今年的發展,第二個是改革事項。”
他繼續說道:“今年的發展規劃任務之前其實早已經定下了,包括大力煉鋼、鋪橋修路、建造蒸汽輪船、新的鐵路建設、加大糧食生產等等,每年都有計劃,每年都有指標,大家按照我之前做的規劃方向做就行。”
“改革事項的話,我現在還沒有章程,不過我認為改革這種東西要常態化,時時刻刻進行變動。有時候改革如果起到了反效果,也得及時糾正,不能一味蠻干。”
“下個月我就要離京再次去巡視地方,調研民間,為改革尋找方向,估計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我就會拿出章程來。”
趙駿抬起頭看向眾人。
晏殊笑道:“如今天下國泰民安,秩序也井然有序,又要做出改革的話,漢龍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趙駿搖搖頭道:“你們呀,思想僵化,待在中央太久了,什么都沒看到。”
他強調道:“去年年末,我就在汴梁微服私訪了一個多月,就看到了很多問題,而這次我去嵩山,也看到了很多問題,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不至于,但他們也有很多困難,國家現在也有很多弊端,怎么能說改革操之過急呢?”
“嵩山有問題?”
眾人納悶,蔡齊問道:“嵩山有什么問題?”
他是河南洛陽人,以前常登嵩山。
趙駿指出:“宗教!”
“宗教?”
大家互相對視。
“不錯,我在嵩山看到很多寺廟,光少林寺就擁有兩千多僧人,數萬畝土地。”
他坦言道:“我回來之后,讓祠部把登基在冊的佛教道教資料給我拿來,我看了數據之后,觸目驚心。”
“宋真宗天禧年間,大宋的僧人就已經有46萬,寺院4萬座,土地約200余萬畝。道士的數量少很多,只有5萬余人,道觀3000多座,土地30余萬畝。”
“而到了去年,根據祠部統計數據,僧尼數量超過了50萬,道士的數量也在增加,人口越多,大家衣食無憂,善男信女就越多。”
“我大宋作為封建王朝,還沒有破除迷信思想,信徒數量成倍提升,僧人、尼姑、道士、女冠自然也會增加。”
“伴隨而來的就是免除徭役、賦稅的人口土地越來越多。”
“50-60萬人不干活,不納賦,不承擔社會義務,不對社會進行反饋,將近300萬土地不用納稅,你們覺得這合理嗎?”
趙駿雙手一攤道:“新時代了,我大宋不養蛀蟲,中華民族也不養閑神。我們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許宗教進行正當的宗教活動和傳播宣揚,但這并不意味著宗教就要脫離國家體系,不對社會做出貢獻。”
宗教是自由的,可宗教享受人們的供奉,享受國家的支持,那也得反饋給百姓和國家。
不然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憑什么就要養著伱們?
所以宗教改革勢在必行。
否則數十萬僧人道士,數百萬畝土地就這樣游離于國家體制之外,實在沒什么道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