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想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中間某個環節有差錯。”
“然后找到問題之后,再去改變,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眼看著它錯了,卻依舊繼續這么走下去。”
“你明白了嗎?”
趙駿雙眼目光直直地盯著他。
之前趙駿就對趙禎他們分析過,王安石變法本質上并不壞,也非暴政。
那為什么最后反倒害得老百姓妻離子散,乃至家破人亡呢?
就是施政的中間環節出了極大差錯,吏治沒有搞好,讓
王安石不管知不知道這里面的問題所在,但事實就是,他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依舊一根筋地把這個變法政策實施下去,導致百姓過得更加不好。
所以趙駿如果真要把他培養起來,首先就要改變王安石的思想,對他進行潛移默化,要他向自己學習,學習“趙駿思想”,把他變成自己人。
否則要真是依舊是歷史上那個王安石,哪怕政策出了問題也還是沒有改變,就顯然不適合接趙駿的班,或者入政制院當一名宰相。
此刻王安石被這一番話說得有些暈。
但稍微消化過后,就漸漸回味過來,然后緩緩開口說道:“知院的話,如至理名言,下官會細細思量。”
“嗯,好好學,好好看。”
趙駿又道:“如果你不明白,那我最后來問問你,你從地方上再到汴梁,有什么感悟?”
“地方上這些年雖然稍有起色,但依舊貧困,遠不如汴梁富庶。”
王安石想了想,隨后感慨道:“距離上次來京,短短四五年時間,汴梁的變化,讓我嘆為觀止。”
“你知道為什么嗎?”
趙駿問。
王安石想了想道:“因為汴梁是天下中樞。”
“這只是其中一方面。”
趙駿笑道:“我剛才還讓你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怎么這么快就忘了呢?”
王安石就拱手道:“下官愚鈍,還請知院明說。”
“因為汴梁的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以及朝廷的規劃,這是多方面的一個因素。”
趙駿說道:“汴梁東西南北居中,水陸交通發達,去全國各地都不算特別遠,因而容易成為交通和經濟樞紐。再加上朝廷將此地作為首都,來往客商云集,天下商品和新鮮事物也最容易集中,所以像水泥、鋼鐵都迅速流通至此,共同構建了這繁華的城市。”
“原來如此。”
王安石恍然大悟,但心里卻在想,那不跟他說得差不多?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他說的也確實不如趙駿那么詳細,分析得也不如對方那么透徹,一時間又有些慚愧。
趙駿繼續說道:“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就是要告訴為什么要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本質。你作為一個縣令,你就得去想如何讓本縣發展得更好,百姓衣食無憂,農業、商業繁茂,讓本縣百姓窮苦。若只看到表面而不在乎本質,那么將會一事無成。”
“同理做一州知州,一路轉運使,乃至一國宰相,都要找到其中的關鍵,問題在何處,才能一步一步,完成你心中的理想。”
他輕輕敲了敲桌子道:“就好像這桌子敲一敲就會響,那它為什么會響你能明白嗎?或許想搞明白這個道理很容易,但一個國家該如何發展,該如何富強,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學,多聽,多想,多問,只有如此,你才能進步,才能明白治國之道。”
“這就是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吧。”
王安石已經心悅誠服,站起身恭恭敬敬地道:“知院的話,令我醍醐灌頂,我愿意聽從知院安排,只希望能夠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趙駿欣慰道:“孺子可教矣。”
王安石。
終究還是會上自己的船!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