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謙虛。”
趙駿擺擺手道:“你知道在你這個年紀應該做什么嗎?”
王安石想了想道:“當為民請命。”
“不是。”
趙駿搖搖頭道:“這不是你現階段該干的事情。”
“那是?”
王安石不解了。
在他的理念里,當官,不就是為民請命嗎?
然而趙駿卻道:“若我告訴你,并且讓你現階段應該怎么做,你會聽嗎?”
“若知院說的下官覺得有道理,下官愿意。”
王安石道。
“很好。”
趙駿更加滿意了。
不盲從,也不因為對方是最高級別長官而唯唯諾諾。
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最好的品質。
因為唯唯諾諾的人雖然用得順手,但卻不可能成為他需要的人才。
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了聽令,又怎么可能分析出國家弊病,去尋找辦法解決呢?
所以趙駿是把王安石當成宰相在培養。
哪怕他的年齡只比自己小七歲,不一定成為自己知院的接班人。
但至少在范仲淹、晏殊這一批人退下之后,政制院會有一個合適的幫手。
不然什么事情都要趙駿親力親為,科技發展要關注,財政狀況要關注,教育事業要關注,國家計劃要關注,實在是太累了一點。
“我認為在你這個年紀一定得先學習知識。”
趙駿說道。
“學習知識?”
“不錯,不是傳統的儒家知識,而是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請知院明示。”
王安石一頭霧水。
“很簡單,學習一些新的思想,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要盲目,要思考,看事情得看本質不要看表面,還要看的長遠。”
“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錯就去糾正去改。”
“不要驕傲,要虛心學習,好苗子終會成參天大樹,我們的目的是讓百姓乘涼,百姓衣食無憂,要堅信我們的事業是偉大的。”
“那些打擊以及攻擊你的言論不要在意,不要灰心。心里有信念就去做,哪怕面對千夫所指,只要是為了天下人民,為了國家事業,就不要去懼怕。”
“分析事物,了解事物。多下基層,多與百姓溝通,找到問題在哪里,然后去解決問題,不要有任何心里負擔。”
“如果有些貪官污吏、牛鬼蛇神阻撓,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退縮,更不要畏懼。因為敵人越是反對,就越說明我們是對的,要勇敢與他們斗爭。”
“但若是發現事情不對,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想的事情和做之后卻是兩個結果,那么你就得去思考其中到底有哪些錯漏之處。”
“不要一根筋,也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思想和政治是靈活的,守住自己的底線,可也要勇于承認錯誤。”
“當一個縣令治理地方的時候,也許還有試錯的機會。”
“可若掌管一個國家,一旦頒布了錯誤的法令,失敗的政策,那么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都會萬劫不復。”
“所以我們要貫徹那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貫徹學習和積累知識這個道理。”
“以后在頒布政策的時候,哪怕你覺得方向是對的,只是中間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國家偏離了原有道路,讓百姓處于水深火熱當中,你就得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