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王安石見他這幾日一直拿鉛筆在紙上寫著什么,好奇問道:“知院是在記錄什么嗎?”
“嗯。”
趙駿停下了筆,抬起頭笑道:“把這沿途一路遇到的問題全都記錄下來,一一排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說著他又對眾人道:“剛好,差不多已經列了不少了,你們來幫我分析分析。”
“這第一個,全國盜匪那么多,你們說怎么辦?”
他環顧眾人。
楊告說道:“自當殺一儆百!”
“用重典沒錯。”
趙駿說道:“可問題是很難抓到人,汲縣那件事,若非我們遇到,你們說一般的商旅能活著去告狀嗎?”
“額”
楊告一想也是,人都抓不著,更別提什么重典。
蘇渙說道:“或許可以讓當地官府暗中調查,對案發周邊的村莊采取懷疑態度,朝廷也可以發明文要求各地對這種案子必須破,以表示朝廷對盜匪頻發的情況重視。”
“這不失為一個思路,但我就怕容易出現冤假錯案啊。”
趙駿嘆道。
“為何?”
眾人不解。
趙駿說道:“你們知道前些日子汲縣縣令跟我反映過什么問題嗎?”
“什么問題?”
“汲縣四年前那起案子,當時絲綢商的家屬找過來,花了錢希望當地官府能破案,地方官府收錢辦事,結果四處亂抓人,亂打亂罰,惹得天怒人怨,最后實在找不到人,他們甚至還差點隨便弄個替死鬼糊弄,若不是恰好有巡察御史來當地巡查,恐怕就有人屈打成招,被冤枉為盜匪了。”
“還有這種事情?”
眾人震驚。
“是啊,我已經責令追究之前官吏的責任,但追究責任是次要的,因為這很能凸顯出一個問題!”
趙駿雙手一攤道:“官府就連花錢辦事的人都找替死鬼,如果朝廷督令他們遇到這種案子必須破,必須找到罪犯,那為了完成任務,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受到牽連。”
“也是。”
眾人點點頭。
不要太高估古代官員的節操。
如果實在找不到犯人,上面又逼著他們找,那屈打成招都是少的。
更有可能,干脆先隨便找個替死鬼關起來,各種偽造口供、手印,把替死鬼的罪名坐實。
然后人在獄中忽然“暴病而亡”,到時候死無對證,“兇手”認罪之后突發惡疾去世了,這樣死者兇手都沒了,直接結案。
“這就是朝廷難做的地方,也是我列出的另外一個問題。”
趙駿在紙上點了點,嘆道:“以現在落后的刑偵手段,如果要求命案必破,那勢必造成冤假錯案無數。如果不做出要求,那么地方官府就沒有查案的動力。而且除了這種很難查到的盜匪案件以外,普通的兇殺、流竄搶劫以及各種小偷小摸,都是老大難題,這對全國治安會形成很大威脅。”
一個全國性盜匪事件,一個冤假錯案問題,都是讓朝廷難辦的地方。
王安石沉思道:“下官以為若是兩害的話,不如取其輕。”
趙駿來了興趣,問道:“哦?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