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審問,確定尸源還真就是偷來的。
畢竟配冥婚往往有時效性,很難就剛好湊巧你這邊死了兒子,附近就有死女兒的,如果本地配不上,就只能托鬼媒婆的關系去外地。
鬼媒婆找人從外地尋尸源的話就兩個辦法,一是買,主家報銷。
二是若不想花錢買,那自然就只能去偷盜。
并且相比于自己購買,偷盜來的尸骨屬于無本買賣,一樣能找主家報銷,賺兩份錢。
因此偷墳掘墓的情況非常多。
得知此事,趙駿叮囑地方官府要對涉案人員嚴懲,并且交代以后若有配女兒骨者,必須弄清楚尸源。
沙河縣令和縣尉連連應下,隨后趙駿再次啟程,向著刑州方向而去。
兩日后他視察了刑州,就過了內丘,離開刑州境內,抵達趙州,處于趙州與刑州邊界,北面便是臨城。
正是下午時分,車隊路過一處村莊,正看到村子大擺宴席,數十張桌子擺在村子里,進進出出的村民成群結隊,各種喧嘩好不熱鬧。
趙駿聽到那敲鑼打鼓的聲音,放下手中正在看的書,撩起車簾往外掃了一眼,看了片刻,眉頭就皺了起來。
片刻后車隊停下。
這里是臨城與內丘交界處,泜水的一條支流從此流過,兩個村莊被河隔開。
東岸的村子正大擺宴席,西岸的村莊卻該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還有幾個老漢蹲在村口的大樹下乘涼,指著對岸指指點點。
趙駿覺得有問題,于是下車吩咐眾人停在原地,自己只帶了江大郎、黃三郎等幾名隨從過河去詢問。
這支流有一座木橋連通兩岸,官道沿河而行,車隊就停在橋邊,而那幾名老漢就在橋對岸村口樹下,見到幾個陌生人過來,都好奇地看著他。
“諸位,我們是路過的商人,對面的村子敲鑼打鼓,不見紅白事,為何要擺宴席啊。”
趙駿指著對面問道。
“呵。”
這邊村子的人也許跟鄰村有矛盾,當即有人嗤笑道:“還能是什么,吃絕戶唄。”
“怎么個吃法?”
趙駿眉頭皺得就更緊了。
“老劉家老三死了,幾個兒子就把他家的財產霸占,妻女賣到青樓去,現在正宴請村莊呢。”
那人說道。
剎那間。
趙駿的臉色就變得嚴峻起來。
這一趟出行,相比于上一趟多停留在官面,他更希望深入民間。
上一趟雖然也在民間行走,但當時民間水深火熱,一些弊端被更大的如吃不飽、穿不暖衣給遮蔽。
現在百姓安居樂業,反倒更多的問題凸顯出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