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盛夏,幽燕路愈發炎熱,各地州縣都忙著救災。
在這一片繁忙之中,位于北平城內的劉家宅邸,卻是一片寂靜。
自從析津府淪陷,城內一片大亂,劉家的情況也不是很好。
好在他們投降的比較快,財產得以保全,劉二玄、劉四端、劉五常三兄弟也在官府謀了幾個職位。
像劉二玄現在是修武郎,劉五常是北平府團練使。
劉四端當初立過功,充當劉三嘏與劉六符之間的聯絡人,如今是幽燕路轉運司府下轄的一個推官。
可以說雖然劉二玄與劉五常只是沒實權的散官虛職,但劉家也有三個實權官員。
如劉三嘏跑到大宋之后,考上了進士,開始被授予將作監丞,之后任秘書省著作郎,國子博士,秘閣修撰等文職官。
而劉六符級別更高,他雖然沒有考過大宋的進士,但在遼國畢竟擔任過宰相,哪怕遼國宰相也分三六九等。
劉六符擔任的南府宰相就是高官中級別最低者,因為南府是管漢人,北府才是管契丹的權力中心。
除此之外,兩府宰相又被兩院樞密使分權,上面還有兩院大王。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便不包括那些耶律家、蕭家的王爺,在實權方面劉六符要排在十多名開外。
可再怎么樣也是宰相,遼國最高權力中樞的一群人之一,至少也相當于大宋某部尚書,而且還是一級機構加候補同知銜的正二品尚書。
所以他投降過來,級別肯定不能太低。哪怕不給予他同等職務,也應該不能降得太多,最合適的就是某路轉運使。
再考慮到他投降反正的功勞,經過政制院商議,最后趙駿裁定讓他擔任京東西路安撫使。
這個職務是慶歷二年設立的,主要是在寶元到慶歷年間,河南多地發生災禍,有不少人淪為盜匪,以至于治安較差。
為此朝廷在內地一些匪患比較嚴重的路臨時設安撫使,負責調動地方廂軍,清剿匪患,管理災情。
最近幾年國泰民安,匪患漸漸平息,大部分地方的安撫使都遭到了撤銷,但為了安置劉六符,就保留了京東西路安撫使。
如此一來,雖然這是個實權職務,而且名義上也是一路大員之首,可由于匪患大量減少,導致安撫使的作用就只有防范災情,實權大大減少。
這樣級別高,權力少,卻又的確是個實權的職務,給予他就非常合適,算是兩全其美。
因而現在劉家六兄弟,除了早逝的劉一德以外,兩個閑散官,三個實權官,不能說在大宋門第顯赫,那至少也比其他投降過來的幽燕世家好得多。
此刻除了在大宋腹地任職的劉四端和劉六符,劉二玄、劉四端、劉五常三人齊聚于府邸,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不是很好看。
偌大的劉府后廳堂屋內,奴仆奉上茶水,倒退著出去,很快屋子里就只有三兄弟坐著。
沉默片刻,劉二玄說道:“楊轉運使已經找我談過話了,他們應該也找過你們談話,這件事情你們怎么看?”
劉五常冷笑道:“我能怎么看?誰樂意誰去,我反正不去。”
劉四端看向劉二玄茶幾上的兩封書信道:“三兄和六弟是什么想法?”
劉二玄拿起那兩封書信揚了揚道:“老三和老六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說是按照朝廷的意思辦。”
劉四端沒有說話。
劉五常急道:“怎么可以這樣,我劉家百余年的基業毀于一旦,三兄和六弟就不能跟宋國朝廷.”
“老五!”
他話還沒說完,劉四端就打斷道:“注意你的用詞,是朝廷,不是宋國朝廷。”
劉五常默然了一會兒,冷聲道:“不管怎么樣,他們想收走我們的土地,把我們的家族遷徙至南方,就不該如此。這樣的朝廷,我又怎么能認?”
“需要你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