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澶淵之盟之前,燕云十六州有不少漢人南下投宋。
當時對這些人采取的政策還是非常開放和接納,比如契丹天德軍節度使于延超。
但澶淵之盟后,由于盟約規定“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像那些南逃的漢人就屬于逃犯界定,大宋這邊就不敢違背盟約,害怕被遼國找到借口,就停止了接納。
天圣年間就明確規定,如果是漢人百姓南逃的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如果是遼國當官的南逃,那就必須遣返回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四端的三哥劉三嘏,因為被公主老婆迫害,被迫南逃到宋朝。
也就是如今大宋打敗了遼國。
不然歷史上他的結局就是被遣返,然后剛到遼國就被殺死。
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想南逃,而是南逃就會被遣返回來,死路一條,自此造成遼國漢人對大宋越來越沒有感情。
不過沒有怪罪他們是一回事,不允許他們繼續留在當地成為地方霸主又是另外一回事。
趙駿繼續說道:“然燕云世家門閥,根深蒂固,朝廷心憂的原因你們想必也明白。如今大宋哪還有什么世家,呂夷簡家中出了兩代宰相,后輩子孫若是不肖,終究入不了仕途。”
“我也不是說非逼著你們拆族分家,而是要告訴伱們。普天之下,皆是漢土。既是漢土,就不該有兩個聲音。燕云也一樣,只有朝廷的聲音能在這里發出!”
他環顧四周道:“朝廷要的是一言九鼎,要的是上面命令下達,地方世家門閥,才能調動當地百姓,這是絕不容許的存在。”
下方眾人臉色又是一變,這位知院還真是強硬,說話似乎一點都不委婉客氣,讓他們每個人都覺得心里很不舒服。
但再不舒服也不敢說什么。
“當然了,正如我剛才所言,朝廷不會不講道理。除非你們負隅頑抗,不聽從朝廷的旨意。”
趙駿見大家一個個老老實實站著,沒有一個敢吭聲,便又說道:“對于愿意接受朝廷條件的家族,將會享受到一定優待,賞賜、恩補,到大宋一樣做官。”
“很快你們就會明白,區區一個遼國算得了什么。大宋的強大滅亡一個遼國,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未來大宋會更加昌盛。”
“至于你們自己的前途和家族興衰,自然也能伴隨著王朝的強大而比現在更加輝煌。”
“因為大宋從來都是一個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國家。只要你們有本事,家族子弟能在大宋科舉當中考中進士,奪得前三榜,并且一路政績斐然,屢遭提拔,即便是進入政制院成為宰相亦不是不可能。”
“說到底,朝廷要的是天下人才一起為大宋和漢人的未來出謀劃策,而不需要地方上各種掣肘,朝廷里全是門閥世家子弟,你們明白了嗎?”
他站起身,雙手背負在身后,充滿壓迫感地盯著大家。
一段話有威脅,有畫餅,也有深意,更多的則是直接了當地告訴這些燕云世家們,朝廷為什么要這么做,朝廷需要你們怎么做。
至于他們答不答應。
這就要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下官愿意服從朝廷的一切調遣!”
劉四端率先開口道:“下官知道,朝廷這么做必然有朝廷的用意,身為漢人,下官以前不能投效大宋,為大宋出力,如今既然歸明,自然一切聽從朝廷的安排。”
“下官愿意服從朝廷的一切調遣!”
跟著劉四端過來的各大世家的人都是被他說動的人,也紛紛拱手應是。
“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你們有不少人都是從中原內地遷徙過來,那我就把你們安排回原籍,也算是榮歸故里,落葉歸根了,至于其余獎賞,到時候自有詔令。”
“多謝知院!”
眾人再次應下,算是完成了部分幽燕世家的安置。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