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慶歷九年六月,不少世家大族,都接受了朝廷給的條件。
人都有從眾心理,原本大家都不愿意離開,但當昌平劉氏率先行動之后,一些中小世家也選擇跟從。
對于這部分人朝廷自然是歡迎,都給了一些優待政策。
雖然不如待在燕云那樣自在,但至少還能用燕云的土地保留家族部分財產,未來也有恩補。
基本上只要家族后輩子弟有一個出色者,未來也未嘗不能保證家族崛起。
很快在十五日期限之內,又有不少家族選擇向朝廷歸順。
他們有的答應南遷,有的本身就是燕云本地世家,不想南下,但可以由朝廷從他們那買走田地和佃農。
這也是朝廷給出的條件之一。
雖然有一部分本地世家不愿意南遷,朝廷自然也能夠理解,趙駿也沒指望一次就把整個燕云的世家門閥清除干凈。
飯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這次是大幅度削弱幽燕世家的力量,下次就能夠一網打盡。
但對于那些不配合,默不作聲,裝鴕鳥的世家門閥,就一定要重拳出擊了。
考慮到直接出兵,跟殺人越活的強盜行徑沒什么區別,趙駿打算用更文明一點的方式。
正如之前他對王安石他們說的那樣,如果幽燕路的世家門閥配合,那還好說。
但如果不配合,就少不得需要用到一些手段了。
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懲惡揚善。
古代那些世家門閥有不少家風嚴明,以儒治家,要求家中子弟守善良,講信義,明道德。
但人人都是道德模范是不現實的事情。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即便再嚴的家風,出幾個家門敗類也是常有的事。
張之洞家規夠嚴吧。
他兒子張仁蠡卻是個著名的大漢奸。
所以一個世家門閥宗族中不出幾個壞種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要細究起來,燕云十六州那么多依附遼國的世家門閥當中,保守估計九成五以上屁股都不干凈。
大宋擊敗遼國,奪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這些燕云世家門閥見風使舵,紛紛選擇投降。
歸順之后,大宋對他們以前在遼國時期干的事情既往不咎,沒有進行清算。
但有的時候,這種既往不咎并不代表這件事情就這么過去了。
它就像是一柄懸在頭上的劍。
朝廷可以選擇在需要你們這些人幫忙維護秩序的時候拉住這柄劍不讓它落下來。
可一旦你們這些人成為朝廷維護統治的阻礙,那么這柄劍就會立即成為要這些世家門閥命的斷頭臺。
六月十五日,趙駿按照原定計劃,離開幽燕路,一路往西,向著云朔路的云州方向而去。
翌日清晨,位于北平城東面二百余里外的玉田縣,縣城北面山林碧綠,燕山余脈層巒疊嶂,林木遮掩,草木葳蕤勃勃生機。
山腳處有一片連綿的村莊。
說是村莊,不如說是一棟棟豪華莊園,莊園占地不知道多少畝,一眼不到盡頭,亭臺樓閣聳立,圍墻蜿蜒數里。
莊園內房屋連排,花園樓閣錦簇,房屋樣式十分精美,雕樓畫棟,美輪美奐。
莊園外沃野百里,北面沽水有一條支流飄揚而下,先是繞著莊園一圈,又有溝渠流入莊內,如小橋流水人家,最后往南灌溉著如此多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