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的冷風吹拂,驛館拿出木炭,趙駿和狄青坐在驛館內,冰冷的手烤著炭火聊天。
“西州回鶻分為高昌回鶻和龜茲回鶻,這兩支里高昌回鶻親遼,龜茲回鶻則遼宋皆親,前些年遣使大宋的就是龜茲回鶻。”
狄青把了解到的情況對趙駿說道:“去年我就派人告知高昌回鶻王,讓高昌歸附,卻被他們嚴詞拒絕。”
“那龜茲回鶻那邊怎么說?”
趙駿這才知道,原來前些年一直往大宋遣使供奉的居然是龜茲回鶻。
他之前還在想,西州回鶻好帶也是常年進貢,從天圣年間起,至景祐四年為止,十四年時間里來了五次。
后來擊敗西夏遼國之后又年年上供,直接派兵滅了好像有點不道德,結果進貢的只是他們內部一支,主要的力量高昌回鶻根本沒有搭理大宋的意思。
“龜茲回鶻表示愿意臣服。”
狄青說道:“就是他們的狀況也屬于西州回鶻一部分,向高昌王臣服,所以他們沒有辦法直接向大宋表示歸順之意。”
“有點意思啊,看來這個龜茲回鶻應該是高昌回鶻的地方節度使之類,有高度自治的類型。”
趙駿笑了笑,隨即又問道:“那他們的情況你調查清楚了嗎?”
“嗯。”
狄青說道:“具體丁口不詳,應有三四十萬,他們還吞并了當年被西夏擊破的甘州回鶻,控弦應有數萬之眾。”
“區區三十四萬丁口,數萬人馬就敢抗拒大宋?”
趙駿瞇起眼睛道:“這個高昌王有點意思啊,難道他不知道曾經的高昌王面對唐朝時的自信,然后就被侯君集給滅了嗎?”
狄青說道:“回鶻人不修史,想來應該也不知道這些事情,何況中原王朝離他們距離遙遠,或許就是如此。”
“河套地區經營得如何?糧草存儲得怎么樣了?”
趙駿問道。
他早就對西域有想法,奈何暫時沒有動手,就在于才打下西夏,還是需要經營。
否則從后方長安調集糧草去打西州回鶻,2000多公里距離,那國力消耗實在太大,即便是唐朝也是等到巔峰時候,大破突厥這才開始謀取西域。
“現在河套已有四十余萬人,以耕作、放牧為主。我們想辦法從關中吸引丁口前去,奈何實在是太遠了。”
狄青無奈道:“很多人即便是給他們土地都不愿意遷徙,況且關中這些年也一直在恢復丁口,要想把人往更遠的地方遷徙,太過困難。”
“唔這事也不急,現在國內糧食充裕,丁口增長速度會很快,最主要還是交通問題。”
趙駿想了想,然后說道:“從明年開始,就要正式攻取西域了,等我回去之后,就會下令從各地抽調糧食來西北,到時候你可以步步為營,先至甘、沙州駐軍,隨后再進攻西州。”
“是!”
狄青應下。
趙駿抬起頭看向驛館大廳的門外,因為木炭可能會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門開著。
門外不知道何時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雨點飄在空中。
他輕聲道:“西州回鶻自不量力,那就合該它滅亡,絲綢之路必須要自己拿在手里才讓人安心,到時候你們務必要一戰而定,不可打個小小的西州還曠日持久。”
“是!”
狄青堅定而認真地點點頭,他知道知院的意思。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