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
范仲淹說道:“伱現在有什么想法,目前首要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先改革一下官員的任期問題。”
趙駿說道:“以前官員的職責其實很簡單,就四個,一是勸農桑,二是管理治安,三是斷案子,四是收稅,所以在任期間,處理這幾個問題并不是難事。”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除了這些基本的問題以外,還要負責本地教育、經濟、工業、基建、宣傳、工商、監察、財政等多項發展。”
“要招商引資,要根據當地環境和礦產資源開設工廠,要維修道路,要興建水利設施,開墾良田安置百姓等等。”
他說道:“而且如果一個縣令在本地的政績非常出色,且布置比較長遠,也未嘗不能再幾年時間,相信如果一個縣令做得好,能為這個縣帶來巨大的改變。”
范仲淹皺起眉頭道:“這會不會導致地方上長期出現一個官員執政,手握大權,而造成貪污腐敗問題?”
“這確實是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但一來不能因噎廢食,二來這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趙駿沉聲道:“至少在我執政的這幾十年來,我會讓大宋進入高速發展期,嚴格監管,遇一個殺一個,盡量杜絕貪官污吏的出現,至于后面會怎么樣,那就看我挑選的接班人怎么樣了。”
說著他又道:“反正這件事情我會處理好,在挑選接班人這件事上,我也會嚴格要求,你也不用擔心這一點。”
“那就行。”
范仲淹點點頭。
接班人說到底還是知院這個位置。
很多事情說開了以后,道理大家也就都明白。
要想大宋長期存在,生產力的提升是關鍵,但削弱皇權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為趙駿說過,你無法保證代代出明君,一旦出個昏君,對于國家就是災難。
所以政府就必須挑選出合格的首腦,來對國家的未來進行籌備和規劃。
從這些年趙禎的放權大家其實也能看出來,趙禎已經默許了趙駿的做法,甚至他們隱隱猜到。
也許趙駿晚年會進行君主立憲也說不定。
在這種情況下,趙駿挑選接班人就非常重要,可以說未來國家的命運,就很有可能在這里出現轉折。
接班人挑的好,大宋國運昌盛,一路高歌。接班人沒挑好,那就是急轉直下,前途未卜。
只是這件事終究要趙駿一肩挑,范仲淹今年都63歲了,他也確實沒什么辦法。
“改革的事情,咱們這段時間就先一步步商討,拿出個辦法來,爭取今年下半年,先進行第一期的試點和措施。”
趙駿說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范仲淹放下茶杯納悶。
趙駿目光看向窗外,那是西北的方向,淡淡地道:“西域,該拿回來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