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鐵路沿線都有廂軍作為鐵道兵把守,這樣剛好鐵道兵駐扎的巡邏亭就可以連火車上的電線,在火車上發電報——電報機還是太貴了,不可能每個巡邏亭都配一臺。
而京襄鐵路沿線的車站分別為襄陽站、新野站、南陽站、方城站、葉縣站、襄城站、許昌站、尉氏站、開封站,每一站的距離,恰好在60公里左右。
目前大宋的蒸汽火車極限速度其實能達到一百多公里每小時,但鐵道部規定每小時的車速必須維持在60-70公里,這樣加上停靠站點的時間,每小時差不多是在50公里的樣子。
三個小時的時間足以讓前面的列車超過后面列車至少兩個車站,一旦車輛發生故障停下,火車就有兩個車站的時間預警,完全可以做到瞬間全線停車。
雖然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大量火車晚點,因為有的時候火車經常是過載發熱導致故障,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又可以繼續啟動。
可一旦停下就會讓后面的所有火車不能啟動,這樣一耽誤往往就是好幾個小時。
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為了安全起見,就只能用這么低效率的辦法工作,等將來可以無線通訊的時候,或許就能解決了。
“原來是這樣,鐵道部的人真是聰明。”
蘇軾驚嘆不已。
“朝廷既然做了這些,那必然都是要考慮周全,豈能枉顧人命?”
蘇洵雖然也是第一次聽說,但這并不妨礙他教育兩個兒子,說道:“你們以后想問題還是要多多思慮,切不能信口開河。”
“是父親。”
蘇軾兄弟應了一聲。
隨后蘇軾就看向商人道:“大官人也很厲害,居然能算到后一輛火車會落后前一輛兩站。”
商人擺擺手笑道:“這不算什么,我本就是走南闖北的商人,坐過幾次火車,加之做商人就得學些數算,稍微一琢磨自然就知曉。”
“小子還想請問,這電線又是如何發送電報信的?”
蘇軾又問。
他很好奇。
“額”
商人撓撓頭道:“這我倒是不知道了,聽說這與官家推崇的物理之道有關。”
“物理之道?”
蘇軾想了想道:“以前成都那邊有些報紙到眉州,好像看過此道,聽說成都有學校在教這個,可惜”
可惜他沒有學過。
“成都府雖然商貿興盛,但離汴梁太遠,消息不靈通也正常,小郎如果對這物理之道感興趣,去了汴梁可以去學學。”
商人說了一句。
說著他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蘇洵,然后問道:“大官人是進京磨勘聽調的吧。”
“官人好眼力。”
蘇洵沒有否認。
他這次出來沒有帶仆人,就是想低調行事,沒想到被人看穿了。
不過他倒也不意外,商人走南闖北,眼力很好,何況火車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坐,看出他是個官員也正常。
商人就對蘇洵說道:“貴子很聰穎,這次進京或許可以嘗試考一考汴梁高中,現在科舉當中慢慢增加了數術、物理、化學,占分不少,若是不學的話,以后科舉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