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問道。
“自然有不同之處,比如你們的智慧。”
“智慧?”
“不錯,你們伯父已經跟我說過了你們在火車上的想法,很好,從未接過過理科,卻能如此有構思,這說明你們很聰明。”
趙駿用欣賞的目光看向他們說道:“我最喜歡的,就是像你們這樣聰明的少年郎。”
“謝知院夸獎,我們兄弟二人只是胡思亂想罷了,而且也提不出實際解決的辦法,實在不敢居功。”
蘇軾頗為老成且謙虛地說道。
“有很多人有想法,卻不敢去實現。而絕大多數人,連想法都沒有,只是看到了,卻從未思考過它會有什么變化,如此庸碌一生。”
趙駿搖搖頭道:“我希望的是大宋百姓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想法而敢于去實現,讓大宋成為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可惜現在還太遙遠,不過我堅信下一代的力量,一代會比一代好。”
兩個人都認真聽著。
“你們這些后輩晚生,就是大宋的未來。”
說完,趙駿又看向蘇軾二人道:“這個世界屬于你們,也屬于我們,但歸根結底,還是屬于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就應該迎難而上,用于實現自己的想法和夢想,你們說呢?”
“是。”
二人應聲。
“聽說你們對理科很感興趣?”
“是的。”
“那就放心大膽地去學吧。”
趙駿笑了起來道:“你蘇軾學理科,想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額”
蘇軾不明所以,就只好說道:“遵知院教誨。”
“聽你伯父說,你很喜歡魯迅先生?希望能見他一面?”
“是的。”
“這件事情我幫你問過先生了,先生喜歡游山玩水,隱于世間,今天出發去了杭州,現在已經不在汴梁。”
趙駿說起謊來連眼睛都不眨。
蘇軾頓時失望道:“看來我的運氣不是很好。”
“不過先生在離別之前,給我留下了一份手稿,是他打算發表的文章。”
趙駿點了點桌子上他之前看的那份文章說道:“這手稿明天就會發表在汴梁日報上,先生聽了你的事情,決定把這份手稿送給你,希望你別辜負先生的期望。”
說完之后,趙駿又笑道:“拿去吧。”
“多謝知院,多謝先生。”
蘇軾又頓時激動起來,小碎步走上去,從趙駿桌子上把文章拿了起來。
然后一入眼,就看到了上面一行字。
“遼國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南蠻,再則曰蠻子國.”
這份稿子。
正是經過趙駿改良之后的《少年中國說》!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