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們就到了酒樓。
此刻酒樓宴會廳人不少,除了本地官員以外,還有廣州城防的武將,以及水軍統領和靖海軍指揮使。
并且當中還有不少膚色各異的異族,小心翼翼地坐在角落邊緣。
王罕為使節團一一介紹道:“這是廣州兵馬鈐轄王鍇,這是珠江水軍巡檢黃署,這是靖海軍指揮使王世寧。”
“王鈐轄,黃巡檢,王指揮使。”
譚文學和章有為一一向他們點頭問好,態度沒有幾分文官的倨傲,得體而又顯得親近。
三人連忙向譚文學與章有為拱手行禮。
對方可以只點頭示意,他們作為武將可不能丟了禮數。
大宋素來文尊武卑,這種卑不僅體現在文官高人一等上,同時還體現在官員的品級地位上。
王鍇是廣州的軍事主管,才從七品。黃署是地方水軍主官,不過正八品。
而靖海軍指揮使不是地方武將,而是直屬于樞密院的中管武官,但即便如此,也才是正七品品級。
基本上地方武將大多都在七品以下,像一路的都總管、副都總管,總管,副總管這類品級比較高的職務,都是臨時設立,并不常設。
各路只有州有鈐轄、監押、都監、巡檢、指揮使這類低級武官,品級都在七至九品之間,指揮著千余地方廂軍和巡防兵。
廣州則稍微特殊一點,有水軍。
歷史上這個時候儂智高打廣州,兵馬鈐轄王鍇想要死守,當時的珠江水軍巡檢是王世寧,想要利用水軍出城作戰,把敵人攔截在江上。
結果王鍇不愿意,還斬殺了王世寧,造成珠江水軍非常憤怒,在打仗的時候直接撤離廣州,讓儂智高差點攻破廣州城。
如今由于前任靖海軍指揮使在往來麻逸島的時候中飽私囊,當時報到了政制院,恰好趙駿行走天下,到了廣州,于是晏殊就把這個事情送到了趙駿那。
趙駿得知此時,非常生氣,當場讓人去麻逸島把靖海軍指揮使給抓了回來治罪,而派過去的人就是王世寧。
王世寧到了麻逸島后,并沒有馬上發作,而是設計把對方擒住,順利將對方押解回來,也因這份功勞,被趙駿升為新任靖海軍指揮使。
王罕之所以要給譚文學介紹他們,是因為這次出使,需要他們出力。
大宋派出去的使節團當然不是專門去哪個國家就派哪個,而是去某個方向,沿途所過之處,就通知沿途的國家。
如去西域的使節團目的地是西黑汗,但肯定要路過東黑汗與高昌,同理去日本的使節團肯定要路過高麗,所以去高麗的使節團,同樣也是去日本的使節團。
而譚文學他們這一次要先下南洋,至占婆國,再到室利佛逝,穿過馬六甲海峽,至朱羅王朝,之后又會去后遮樓其王朝、索蘭基王朝、薩馬拉王朝、白益王朝,最后抵達阿拔斯王朝。
這個路線就是從后世廣州出發,先到越南南部,然后到馬來西亞,經過新加坡,穿過孟加拉灣,抵達斯里蘭卡地區,再北上沿著印度半島,一路駛入波斯灣。
差不多相當于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的大部分路線,沿途要經過八個國家,然后在中東通知十多個阿拉伯帝國的分裂國,以及幾個歐洲國家。
因此去南洋的時候,廣州本地軍隊就要護航,由王鍇和黃署負責,等出了馬六甲海峽之后,則由靖海軍護衛。
可以說譚文學他們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就全靠他們,所以自然要提前相熟認識。
介紹了三名主要武將之后,王罕又向他們介紹道:“這位是室利佛逝大商人莆晉,此行就是你們出使室利佛逝時的翻譯。”
“草民見過譚郎中,章郎中。”
莆晉連忙行禮。
二人看過去,就看到是之前坐在角落的藩商,皮膚略黑,看上去珠光寶氣,但面對他們卻十分拘謹。
“嗯。”
譚文學和章有為微微點頭。
譚文學其實研究過室利佛逝的禮儀,對方是個佛教國家,并非漢傳佛教,而是南傳佛教,也知道南傳佛教的基本禮儀。
但他不是佛教信徒,用佛教禮儀回應一來在這樣的場合有些不適合,二來顯得太過尊重對方.
是的,就是太尊重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