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初統計數據,采取的是十月和二月制。
也即每年十二月將前面一月至十月份的數據統計上來。
等到來年二月,再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各項數據交上去。
之所以這么安排,是因為大宋年底和一月份的假期與休沐實在太多。
兩個月總共六十天,光節假日就有四十多天。
除非讓各個部門放棄休假,天天加班,否則不可能完成這么多數據統計。
畢竟統計部的數據很大部分,都來源于其它部門自己內部統計,統計部負責歸納與審核而已。
因此最初就是十月與二月分別統籌。
不過這樣弊端也明顯,越到十一月,各個部門就越忙碌,整整十個月數據,工作量非常大,往往要到十二月才能徹底搞定。
反倒一月假期過后,到二月份各部門很快就能把數據交上來。畢竟就兩個月的數據,工作量非常小。
所以為了緩解年底工作量大的問題,數據統計就改為了半年制。
也即五月份遞交去年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總共六個月的數據。到年底,再遞交五月到十月這半年的數據。
如此就能平攤工作量,也不至于讓各部門人員每到年底就忙得焦頭爛額。
此刻屋內,趙駿桌案上擺著諸多數據公文。
其余宰相也都圍了過來。
后世美國在三四十年代是飛速發展時期,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極為看重數據,甚至把數據當成治國的標準。
雖然后來證明數據不能代表一切,然而數據依舊是重要的參照物之一。
因此大宋現在也非常看重數據,每年數據提交上來之后,就能從中分析出今年的政策成果以及將來要發展的方向。
趙駿自己先把最重要的鋼鐵數據報告拿了過來,其余宰相們也各自拿了部分數據閱覽。
很快趙駿先滿意地點頭道:“不錯,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半年時間,我們的鋼鐵產能就超過二百萬噸了,這是個不錯的成績啊。”
“從慶歷六年制定五年內年產百萬噸鋼鐵,到慶歷十年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一年就年產二百余萬噸,今年這個數字怕是又要翻翻,下半年或許可以往五百萬噸沖一沖。”
“嗯,每年穩步翻倍的增長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進步了,現在全國鋼鐵行業已經走上了正軌,接下來就是繼續擴大產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建設當中。”
“我就怕路子會不會鋪得太大了?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是依賴于內外貿易,如果內外貿易跟不上,錢少了的話,就得走毛熊的老路子。”
晏殊提出了擔憂,他畢竟以前做過三司使,也干過戶部尚書,抓過錢袋子,自然明白現在錢依舊是個大問題。
如今大宋其實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揍趴了遼國,又摁住了日本這個銀烏龜,每年從海外能攫取大量的金銀銅,并且還是用大宋制造的銅幣去買賣。
周邊國家的貨幣現在都成為大宋銅錢了,就像后世的美元成為全球流通貨幣一樣,各類原材料都只會流入到大宋來,換取國外的金銀銅和其它香料、木料、藥材等物品。
但現在大宋又得面臨新的情況,那就是路子鋪得太開,每年的財政支出已經超過兩億貫,除開固定的軍費和官吏開支以外,大部分錢都用于公共建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