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原本北魏的那一枚其實就應該是東晉的那一枚,史官不知道它是假貨,于是著史時把它記載從冉魏落到東晉,最后在南朝流轉,卻不知道真玉璽一直在鄴城。”
眾人頓時明悟過來。
要是這樣的話,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南朝流轉的玉璽在史料當中那么詳細,但最后上面的刻字卻與記載的完全不一樣了。
原來在冉魏之前,這枚玉璽還是真貨。
也即從曹丕篡漢,到西晉篡位,之后西晉滅亡,玉璽分別被前趙、后趙、冉閔得到,這個時期都是真玉璽。
結果到了冉魏出了岔子,東晉想白嫖玉璽反被騙,最終流傳出一個假的到了南朝。
而真玉璽藏在鄴城,被北魏得到。
之后后秦那個假玉璽跑去了北齊,冉魏造的假玉璽去了南朝,真玉璽輾轉北魏、西魏、北周,最后被隋文帝得到。
等到隋朝滅亡,不知道是北齊那個還是南陳那個玉璽丟失。
唐朝滅亡,又丟了一塊。
真玉璽非常幸運地傳到后唐末帝李從珂手里,然后李從珂在洛陽自焚,大火將它掩埋進了廢墟當中,直到前些日子被人從洛陽地里挖出來。
可以說如果它真的像眾人推理的那樣,那這枚傳國玉璽無疑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哪怕玉璽本身就是個傳奇,也絲毫不影響這段經歷的奇幻。
這也讓趙駿忍不住說道:“要是我推斷的沒錯的話,那大宋就真是太幸運了。真玉璽竟然真的流傳下來,而且極為幸運的在三選一當中沒有丟失,保存到了后唐,還被我們撿到。”
“那是不是說明它百分之百就是真傳國玉璽?”
趙禎的心情再次激動起來。
甚至忍不住抽了抽鼻涕。
這大起大落來得也太快了,讓人都反應不過來。
“只能說很大可能性。”
趙駿手里依舊捏著玉璽,崇政殿趙禎書桌旁的窗戶開著,一縷夕陽灑落進來,讓玉璽透露著明亮的光。
趙駿指著玉璽周圍略顯膨脹,里面還有裂紋的模樣說道:“你們看,這龍角上的缺口摸起來非常光滑,絕對不像是最近才砸出來的,哪怕是打磨也不會造得那么逼真,肯定有年代感。再就是這玉璽里面的裂紋。”
說著趙駿可惜地搖搖頭道:“這個裂紋應該是高溫燃燒過產生的膨脹裂口,因為和田玉內部結構并不穩定,達到一定溫度就會讓它膨脹裂開,透過看的話會看到里面皮色自然,沉穩,可能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淀。如果是新造的玉璽,再經過高溫煅燒裂開,裂口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看起來平滑,皮色也一定會更加鮮艷。”
在穿越之前趙駿其實不太懂玉石。
不過穿越之后,家里和田玉制作的東西非常多,不僅有趙禎的賞賜,同僚的贈送,還有妻子娘家送的玉石。
把玩久了,自然也就稍微懂點。
而包括趙禎在內,其實也不乏這方面的行家。
到了他們這個位置,除了國家大事以外,平日生活當中,收集點古玩字畫,玉石翡翠之類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