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宋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汴梁能有今天的變化都已經很不容易,自然也就不存在短短十七年的時間,就能夠追得上后世我國改革開放后的步伐。
不過那是跟千年后的自己比較,放在千年前的這個世界,大宋的變化就屬于是飛躍式的提升,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它相提并論。
因為大宋再怎么落后,那也已經勉強算是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工業國,擁有了一定工業能力,對于全球其它國家就是碾壓。
眾人正聊著,幾分鐘后隨著火車“嗚嗚嗚嗚”的聲音停下,遠處出站口的方向就變得人員嘈雜,人聲鼎沸起來。
使節團的主要使者譚文學、章有為走在隊伍最前面,身后跟著六七十人。
這些人都是他們國家的使者與翻譯。
基本上每個國家就兩個人,相當于大使帶著翻譯。
至于別的成員,如副使、參事、隨從之類甚至都沒有資格出現在這里。
有些是被外交部的人從其它通道接走,有些則是下一趟、下下一趟、下下下一趟.
“知院,下官等人幸不辱命。”
譚文學與章有為見到趙駿他們已經在出口等著,連忙疾步走來,向他們拱手行禮。
“嗯,你們做得很好,在巴格達的事情我也聽說了,你們為阿拔斯的哈里發撥亂反正,數千人就擊敗了數萬人,可謂是威震西方啊。”
趙駿笑著說道。
“都是知院給予了我們便宜行事的權力,那塞爾柱國在我們向他們邀請的時候,輕辱過我們,下官等人不敢辱沒國體。”
二人謙虛說道。
“你們是禮部與外交部的驕傲,此次出使,國家與你們榮辱與共。”
“謝知院。”
三個人寒暄了幾句。
之后他們為眾人介紹起了這次來訪的國家。
“知院、富相、文相、韓相,這位是朱羅國的使者普拉迪普。”
“這是我們大宋的四位宰相,這位是知院,這位是”
“你好。”
趙駿等人與對方握手點頭致意。
這是政制院在使節團出發的時候,讓禮部制定的禮儀。
因為后世握手禮是基于國際規則約定俗成的禮制,各個國家都不用教,大家都知道該怎么做。
但在古代肯定是不行。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專門的禮儀,有些是右手放胸口鞠躬,有些是雙手抱在胸前鞠躬,還有些干脆就是握著對方的手親。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禮儀搞,那太麻煩。
而大宋的拱手禮應付幾個人還行,應付那么龐大的使節團,三十多個國家每個國家抱拳拱手行禮,那胳膊會很酸。
所以經過商議,決定還是由大宋制定國際秩序,統一換成握手禮,以此減輕外交上的繁文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