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重要的場合,還是要穿用于隆重祭祀的朝服,以表示對祭祀的看重。
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各國使節團,單獨站在了右側廣場上。
另外就是趙氏宗室子弟。
這次畢竟是祭祀太廟,算是祭祖,因此也來了不少人。
稍遠處還有十多名穿著儒生長袍,或戴眼鏡,或手中拿鉛筆、筆記本,一眼看上去就像某些文化份子的中年人。
官員隊伍當中的歐陽修似乎跟他們很熟悉,在活動開始前還特意過去與他們打招呼。
這次活動流程安排也很簡單。
二十四日在太廟舉行祭祀,二十八日舉行盛世慶典活動,二十九日舉行大閱兵與授銜,三十日到大年初一舉行新年慶典。
原本太廟的位置是在太廟街,位于皇城東南角的秘書省東側。
但后來皇城擴建,把太廟街也納入了進去,趙禎就提議重修太廟,于是在皇城東南角,大概在原來汴梁潘樓一帶,修建了恢弘的建筑群。
具體位置便是在如今長慶宮的東側。
很快隨著辰時末刻時間一到,宣德門三座宮殿大門打開,城門樓上王守忠宣旨道:“陛下有詔,太廟祭祀!”
“走吧。”
百官隊伍最前面的趙駿撩起了他寬大的紫色正一品官服,朝服的頭冠上沒有兩支翅膀,更顯得他英武非凡。
冬日的寒風當中,所有官員與使節團的成員都不覺得寒冷。
里面厚厚的棉服遮蔽了冷風。
百官們排列隊伍,在政制院諸多宰相們昂首闊步的帶領下,徐徐踏入宮門。
此刻趙禎的車隊已經在宮中等著他們。
所有人到齊之后,前方趙禎與曹皇后坐在八匹馬拉的寬大馬車當中,那馬車比幾張床還大,金碧輝煌,充滿了尊貴與華麗。
在周邊一些國家國王羨慕的眼神當中,馬車帶著眾人穿過了長慶宮,到達了皇城東南角的太廟。
這里依舊是個更大的廣場。
廣場由大理石鋪成,中央樹立著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紀念那些為中華漢人流血奮戰的民族英雄與戰士。
原本上面寫的應該是大宋,但趙駿堅決反對,最終改成了中華民族英雄紀念碑。
到了碑前,隊伍停下。
趙禎從車上下來,兩側禮儀衛兵隨即馬上走到了碑前。
禮部尚書站在一旁,手中拿著鮮花。
在碑前還放著五谷、牲畜、香爐等祭祀用品。
趙禎走到碑前,接過鮮花,身后跟著趙駿等宰相,一步步向著紀念碑走去。
接著旁邊樂隊開始演奏宏大的曲子,周圍文武百官以及六十多名全球各國的國王和使者紛紛注視著這一幕。
之前那些穿著儒生長袍的中年人看到趙禎拿著鮮花向著紀念碑的方向走去,紛紛從懷里掏出筆記本,用鉛筆開始在上面寫下話語:
“慶歷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宋皇帝陛下于太廟前廣場向中華民族英雄紀念碑獻鮮花。”
“紀念碑塔高約五丈,分為基座、底座、塔、塔身、銅像五部分。”
“其中銅像高一丈七尺,寬約八尺,由一名手中高舉環首刀的青年將軍和胯下戰馬兩個塑像組成,代表了奮戰中的古時將領,曾有人說它的原型是冠軍侯霍去病”
那些人筆尖在紙上劃動,迅速寫下了一篇通稿。甚至有幾位大神居然還能夠現場素描,描繪出趙禎拿著鮮花,向紀念碑進獻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