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他的治下,大宋百姓真切地過上了好日子,很多人就自然而然把這份功勞加在了他的身上。
因此可以說如今大宋威望最高的三人,趙禎排在第一,趙駿和范仲淹屈居二三,至少在民間很多人都為趙禎修建祠堂用于祭祀,這叫立生祠,是極大的榮耀。
趙禎站在東華門上方,頻頻招手,笑容滿面地與全城百姓打招呼,下方高呼萬歲,他卻在上面喊道“黎民萬歲”“天下百姓萬歲”!
盛世氛圍在這一刻迅速達到了頂峰,君王與百姓站在了一起,一同勾勒出大宋盛世篇章。
下方的百姓就更加熱烈與瘋狂。
此時的大宋不僅僅在于真正富庶,還在于民間生產力提高,田地得到了再次分配,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冒,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
商品經濟與農產品的豐盈程度達到了世界之最,養活封建時期人口巔峰時期的清朝后期4億人口都綽綽有余。
而大宋的人口才1.5億。
并且商品經濟與農業產出并不被資本家與地主階級控制,生產產出能夠很好地分配給民間百姓,讓大宋百姓人人都能生活富足。
即便是遇到災荒年月,朝廷也有能力及時救災,糧食絕對不缺,能夠保證受災的災民一個都不會餓死。
可以說,慶歷五年之前,或許大宋還沒有達到讓天下人不會餓死一個程度。
但慶歷五年之后。
生產力厚積薄發,噴井式暴漲,農業與工業產值年年上升,各類農產品與工業產品每一年都有新的上市。
并且曾經的借貸關系被朝廷買斷,地主的土地也差不多是被半買半逼著收歸國有,再次分配給民間,大量的土地租賃。
那個一遇到災荒,甚至即便是豐年由于遭受地主階級壓迫,或者找地主借貸也可能傾家蕩產乃至于餓死人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現在這個社會除非是真就懶得連出門找個短工的活都不愿意,就躺在地上等死,否則很難出現餓死人的事情。
唯一的問題就是醫療。
畢竟眼下不是后世那個醫藥學發達的年代。
餓不死,無錢治病,或者身患絕癥無法救治的問題依舊存在。
為此朝廷最近幾年已經在研究古代社會的醫療保險制度,并且加大對醫學的投入。
建立醫藥大學,征集死囚尸體允許人體解剖,發展微生物醫藥方向,將醫學未來的發展定為現代醫學。
這個方向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只能如此。
但不管怎么樣,至少如今的大宋已經在經濟、農業、法律、軍事、教育、科技、醫療方面已經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國民除了醫療這個連后世發達國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外,大部分問題都已經解決或者趨于解決。
餓不死人,這在古代任何一個王朝都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事情。
如今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