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頂天立地,這該死的青春。
李銘早早的就起床洗洗刷刷,啃了2個昨天打包的饅頭,跟昨晚乘涼時說好的那戶人家借了自行車。
有據可查,65年,建國以來全國總產量1500多萬輛,京城此時自行車存量90多萬輛。解放前的48年,有17萬6970輛。
不好說家家戶戶有,但95號四合院就易中海、秦淮茹兩家是沒有自行車,傻柱也是妹妹雨水有車。后院門,一輛破自行車倒在地上好像沒人管。李銘昨晚看到了也沒多嘴問,也不好動它。
他好久沒騎自行車,騎著還挺新鮮的,就是這破路不平,屁股不舒服。
一路向北,騎到洼里公社的地界。這地方地勢比較低,常常有積水,所以叫洼里,盛產優質水稻,魚米之鄉,就是沒有京西稻那么有名氣。65年的京城,水稻種植90多萬畝,畝產量600斤,10多年后還是600斤。
李銘停好自行車,來到河邊用菜刀不斷收割蘆葦雜草小灌木,不斷在空間分解。
他時不時看看四周有沒有人,一上午沒其他人,河邊的小魚有看起來比較大的也收進空間分解。
這時候干勁足,他所過之處比牛啃過的草地還干凈。
移車、停車、回河邊,干了一個多小時,眼睛都綠的了,他決定在河邊樹蔭下休息一會。
李銘往淺水區扔了一些飯粒,坐等魚來吃餌,順便感受一下空間的情況。
空間里,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就在眼前
李銘靈機一動,去農田里拔了兩小株水稻,種在空間那濕濕的土里。他心里默想催生,水稻就迅速生長;抽穗,授粉;成熟;兩株一共300粒稻谷。
收好稻谷,他把完成任務的稻株分解了。土里的水養分空間生長能量植物果實產出。又重新來了一遍,收成50000粒,有兩斤半了。
空間里的生長能量明顯減少。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空間里剩余的生長能量用水稻產量來量化的話,還剩75斤的量。就這么點,同志還需努力啊。
等以后找雞鴨狗什么的吃幾天米飯沒問題,再繼續種水稻。李銘一邊收水潭的魚一邊胡思亂想,這地方魚不多,半天沒幾條,得換個位置。
他把水里的飯粒收回來起身去找地方,魚還沒找到,反而看到好多水葫蘆。
水葫蘆是喂豬的好東西,不過必須蒸熟煮透。生的水葫蘆有非常多病菌、寄生蟲,給豬吃反而容易害了豬。
這水葫蘆在北方可是很少見,它在南方才能泛濫成災,北方的冬季會把它凍死。他估計是公社的哪個魚塘漏了跑出來的。
既然有魚塘漏了,那必然有大魚跑出來了。落后分子李銘沒打算立刻去叫人,反而準備先找大魚。
他扶著自行車沿著小河一路找地方準備放餌料,這飯粒不是一般飯粒了,自帶空間里的清香還是挺吸引魚的。
走了二三十米,他找了個深水潭的邊上,老套路,扔下飯粒打窩坐等。
這次魚獲來得又快又多,收的不只是三四兩半斤一斤的魚,三四斤的大魚也有兩條,一下子就收了二十多斤,把水潭比較大的魚都清空了,那些小魚他看不上。
他打一槍換一地,這次差不多有80斤了,空間里4個桶滿滿的裝不下了,扶起自行車準備回城。
李銘在這倒騰了一上午也沒見人來,可能公社今天安排的是其他農活。
水稻插秧種下后,前期還要手工拔草,有的拔一回,有的草多要拔兩回;中期只要關注病蟲害,保養水,田間管理需要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