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正式場合,規矩沒那么多。
婁曉娥洗好飯盒回到屋里,看到李銘懶散的樣子,白了他一眼,把飯盒放櫥柜里。
看婁曉娥忙完,李銘拍了拍身旁的席子,示意婁曉娥。
婁曉娥順著他的意也躺下。
“忘記跟高連長提議大灶頭旁邊加兩個小鍋了。”
“怎么加”
“就在大鐵鍋的邊上,砌灶頭的時候就計算好。北方大多一個灶頭一個鍋。南方不止一個大鍋,還會有用來裝水的小鍋,小鍋是用余火加熱。”
“你懂的真多”
“那是欸,怎么感覺變大了一點”
“快要來大姨媽了。”
兩人說著閑話,蜜里調油。
太陽快下山之前,高建業的聲音傳來了,“小銘哥”
高建業雖然調皮搗蛋,但是能讀初中,成績也是還可以的。
這時候,連一年級升二年級都要考試合格才能升級,不合格就留級跟新入學的一起繼續念一年級。一、二年級還好,有的人三、四年級可能留好幾回,人家初中都畢業了,他小學才畢業。
小學升初中那更是要考試,農村的升學率10左右,名額不多。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也差不多是10。能考上高中的農村學生,那已經是百里挑一。主要是師資不足。
全國來講,也比較復雜,單單小學就有六年一貫制,五年一貫制,有初小四年高小兩年等幾種情況。
社辦高中還沒有全面鋪開,城市里工作難找的高中生,在農村還是挺金貴的。
很多知識青年下鄉后都是擔任支書、會計、保管員、記分員、老師、電影放映員之類比較好的崗位。
69年初高中復課的時候,社辦高中全面鋪開,在農村,高中生也就不咋地了,就剩中專生吃香了。
中專生也不全是有分配單位。
中等專業學校的畢業生,一般返回原單位、原地區工作。
原來非國家職工的學校畢業生,應根據當年勞動指標的需要和可能分配工作。可以分配到全民所有制的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分配到集體所有制的企事業單位;也可以下鄉參加農村建設。
6162年,經濟困難,支援農業建設,大批學生回鄉務農,撤并、停辦學校。
6365年,小部分招生,初高中都能參加考核進中專。分配工作一番波折。
6669年,全都停了。
7076年,各地陸續恢復辦學,除了71年沒招生,6屆都是推薦上學,推薦資格是初中生工作兩年。
7781年,中專是高中生才能考。77年的時候,高考結束兩天就是中專招生考試,規定不能兼報,但有些人高考完私下又去考中專。
82年開始,地區、縣級的財政、師范和衛校招收初中生,但是數量極少,每個縣僅招生100人左右。
86年開始,省部屬的中專院校也招收初中生。這下中專報考難度就大增,出現中專錄取分數比重點高中分數高的情況。特別是農村初中的優秀學生,基本是優先報考中專。
93年提出取消分配的政策后,加上農村經濟變好,選擇比較多元,中專生那就一年不如一年。
房間里。
婁曉娥還在整理被弄亂的衣服。
李銘早已到院墻邊,“建業,放學回來啦。”
“我剛剛放學回來,聽說你來了,我就先跑過來看看。”高建業是因為離公社初中近,才能每天回家住,省下住宿費,離得遠的學生可省不下來。
“那你還沒回家吃飯,先回家吃飯,吃完了過來玩,到時我帶你曉娥姐一起去捉泥鰍。”
高建業問候道“曉娥姐也來了呀。”
“建業你回來了,我剛剛在洗碗收拾。”婁曉娥撒了個小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