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四合院中院。
秦淮茹做了幾樣好菜,帶魚煎至金黃色,外脆里嫩香噴噴。
沒力氣出去玩的賈梗同學,只聞著味就饞到嘴里口水直流。
秦淮茹就著油燒豆腐泡冬瓜,棒梗在旁邊看得更是眼饞不已。
晚飯的時候,棒梗看著小當、槐花吃得滿嘴流油,心里直呼后悔。
秦淮茹這回可不敢慣著棒梗,油水暫時不許他沾上。
棒梗肚子本來就不舒服,這時候再加重一下情況,那就真的容易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天午后。
在采購科辦公室摸魚一上午的李銘,獨自一人開車去向陽花大隊赴約。
鄉下的人這段時期其他時間大都在忙農活,就午后有閑暇片刻。
昨天他已經跟高隊長約好了時間。高支書、高隊長也就在大隊部等著他。
他把溫室大棚建造計劃書拿給兩人過目,由兩人安排給支部委員們看一看。
三人一起商量了大棚的建造地方,玻璃材料,土方工程量,防水保暖,燃料等問題。
談完溫室大棚的事情,李銘把婁曉娥的情況給仔仔細細跟兩人說了一下。
婁曉娥不分錢糧把身份掛靠到向陽花的事情,兩人原則上是同意的。
商量著剛好安排婁曉娥負責的工作就是搞蔬菜大棚,這也算是順理成章。
李銘原來是希望婁曉娥在鄉下研究蘑菇菌類生產,這些農活比較輕松,可惜這北方氣候再加上木材本就不足,只適合先搞少量的椴木或木屑、秸稈試驗研究。
婁曉娥負責溫室大棚,也不是讓她下地干農活,種菜、施肥、鋤草、去病蟲害、收菜這些到時候自然會再安排其他人手。
她主要是研究棚內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對作物生長的影響。這些都是輕松的活,有高建成幫忙,到時候再找些半大小子幫忙,更累不著她。
大棚產權的事情雙方還沒談,還得向陽花支部開會討論,拿出方案開社員大會決定。
小院子裝電線的事情,高支書安排高連長去負責,李銘也就把鑰匙留下了。
事情商量清楚,他去榨油坊載上第二次的80斤花生油回城。
一路上,李銘看到好些人在農田里驅趕麻雀等飛鳥。
人們把麻雀當成四害也不是沒緣由,只是當時不懂得生態鏈的概念,忽略了鳥吃蟲子的作用,只顧著田里的糧食不能被鳥吃光了。
當糧食成熟時,麻雀就會成群結隊的飛向農田吃谷物,跟其他的零零散散的鳥類對比鮮明,這回是真實的槍打出頭鳥。
人們打麻雀除四害的時候,實際是什么鳥類都一鍋端,有統計發現,打下來上交的鳥類里麻雀只占三成左右數量。
錯誤也就那么一年多,實際影響其實不大。真正的原因是化工產量少,全國缺農藥,對付不了病蟲害。
農藥足,特別是此時的高毒害高殘留的農藥,什么蟲子、青蛙、鳥類統統都得完蛋。
蝗災歷年的規模、頻次就與我們國家歷年的農藥產量形成鮮明的反比。農藥產量上去后,常見的蝗災也變罕見了。
農業還是得指望現代工業化,指望有機生態化,那只是想賣高價農產品,絕大多數人負擔不起的生活方式。
李銘邊開車邊胡思亂想。
還好午后的大馬路上沒車也沒什么路人,隨他怎么開。
他把小貨車開回軋鋼廠,換成自行車回到小四合院。停車次數多了,保衛科的人已經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