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么不完善,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了。
婁曉娥叮囑道“還是要勸他們多休息,多注意自身的健康。”
“錢賺到了,身體垮了,賺的錢可能還不夠他們治病的。”
倪休連連點頭說道“我會提醒他們的,務必讓他們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婁曉娥轉而又向眾人說道“港府和立法局正在商議一大批新的用工條例。”
“以后有新的條例公布,你們都要審視內部的規章是否符合條例。”
“好的,董事長。”整齊的回答聲很是響亮。
開會多了,經理們已經養出了默契。
轉折點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工業雇傭帶薪假期及疾病津貼條例、雇傭條例傭人保姆等、工人賠償條例、清潔空氣條例、登記條例等等。
這一大批的條例把工人的利益合法化。
有了這些條例,港城的工人不用求企業主的善心恩賜,權益都是法律所規定好了的,是企業主必須應當盡到的責任和義務。
正在倒時差的大舅哥也跑來開會,“幾個月不在,港城這是要大變樣了呀會不會影響公司的經營”
禮品公司湯洪德開口說道“婁董,這些變化影響不到我們。”
“條例頒布,拉高了其他公司的用工成本,反而對我們公司是有利的。”
大舅哥稍微一琢磨,“還真是這么回事。”
“以前就說公司給的福利待遇過高,導致用工成本高,影響公司的競爭力。”
文廣順笑呵呵道“其他廠提高了工資待遇,用工的成本向我們靠齊,和我們比還是有些差。
林昌久很有信心的說“之前差距更大的時候,我們的技術和規模可以穩穩的壓他們一頭,現在更不怕他們的競爭。”
“之前全港城沒有幾家工廠是執行時、4時工作制,我們的福利待遇算是一枝獨秀的。”
包裝廠的陳士謀補充道“就是現在也沒有幾家,我兩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6870年,是內地和港城的交叉點。
港城工人不只薪水比內地高,連福利待遇也開始追上超過內地。
加上電子產品、大件物品的價格相對低廉,整體的生活質量開始大幅超越內地的大城市。
房地產價格的暴漲更是拉大了雙方的財富差距。
在這之前,面對內地工人的待遇,港城的工薪階層有羨慕之感。
在這之后,港城的工薪族有了居高臨下的優越之感。
港城,來到這里的人就是為了賺錢討生活,是一個一切朝錢看的地方。
沒錢就會被鄙視。
內地既然已經是落后的了。
港城的人也就越來越不再以各自家鄉的稱呼來自稱,順德人、新會人、潮洲人等等稱呼變少,講自己是港城人的越來越多。
年輕一代的人很多都是在港城土生土長的,沒有了長輩的灌輸,更不可能對印象模糊或者從未見過的家鄉產生好感。
他們更認同自己是港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