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瑛國佬,還是各大家族,都非常樂見這樣的情況轉變。
讓工薪族自認為高人一等了,不再是最底層的了,滿足了他們的那份虛榮感,也就不會那么愛鬧事了。
當然,等幾十年后,內地又起來了之后,工薪族的失落感也會特別的大。
感覺這個東西,別人幫不上忙的,只能靠他們自己再次慢慢適應。
港城工薪族的改變,也附帶了不知是好是壞的變化,幫派變得復雜了,收買、臥底之類的容易多了。
幫派不再純粹以老鄉為紐帶了,更多的是以鄰居、同學、朋友等新的關系發展新成員。
老鄉抱團取暖的作用弱化,更多的只是為了金錢利益的你爭我奪。
海榮勞務公司顯然走在這一趨勢的前頭。
灣仔街市的堂口坐館地。
阿榮看到好兄弟回來,“阿海,你上午跑哪去了我到處找你都找不到。”
阿海隨口說道“陪黃福義出去了一趟。有什么事么”
“新的一批50個人的基礎英語已經培訓好了,可以安排登船去澳洲了。”
“這事好辦,按原來方式安排,咱們做的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這不是怕你有改進的意見,早點告訴我了,我可以早些改好。”
這兄弟雖然沒啥腦子,但是聽人勸,阿海微笑道“沒有,現在的流程已經很完善,沒什么好改進的了。”
阿榮應下道“那我就按老辦法把人送上船。”
阿海感嘆道“還是要多運點人去澳洲吶。”
“不說每次運送的人頭費,現在每個月收到的幾千塊管理費,能養十幾個兄弟。”
“澳洲那里要是有幾千個人,每個月能旱澇保收幾萬的管理費。養上幾百號兄弟,咱們可以把整個灣仔占下來。”
這說的是精銳骨干,不是那種幫忙湊數漲聲勢的臨時工。
阿榮抱怨道“這事就得怪港府了。”
“咱們送人出去務工,澳洲的正府攔著不讓進,我還能理解。”
“港府攔著不許去,這干他屁事,純粹是吃飽了多管閑事。”
阿海有多讀些書,記得梁律師等人說起過,“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有簽協議的,各地都有管理的義務。”
“我們不用管港府,按我們自己的辦法把送人出去,照樣沒問題。”
勞務輸出一般是要兩個地區先談好,才能安排勞工過去。
非法移民、打工的名字有個非法的前綴,其實不單單違反了目的地國家的法律,也不符合出發地國家的法律。
只是很多出發地所在國選擇了躺平、不管了。
比如被鎂國搞亂了的拉丁鎂州。
這個年代好些有想法、有能力的頭頭都被鎂國佬搞下去了。
既然鎂國把人家的國家搞壞了、沒希望了,拉鎂的人后面跑路去鎂國也算是天經地義,是鎂國自作自受。
涉及到送人去澳洲的利益,阿榮關心問道“你陪黃福義出去,他有沒有說李董下一步在澳洲的投資”
“農場的改造工程快完工了,你之前說過了,農場種田要不了多少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