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個人開墾的荒地主動交給生產隊,還算是有救的。
內部有工作簡報,可以了解到實際情況并不理想。
周曉白的工作問題,說服周曉白的母親陳亦君很容易。
陳亦君對這些情況很了解,與其讓周曉白去千里之外的農村種地還不如留在京城、留在身邊。
李銘給了個你懂得的眼神,“那是有內部矛盾的,互相揪小辮子。”
“西城區、新街口這兩個地方,我都打好了招呼,你們后面有事可以直接找他們。”
與此無關的李銘開車去城西處理創新技術研究所的事務。
“換個地方,可能因為勞動力沒有用在田里也不行的。”
李銘輕松說道“算完折舊費用,半賣半送給了向陽花大隊。”
李銘又說道“我差點忘記了,我還有點事要去一趟城西,我得趕您走了。”
有些人還發牢騷生做京城人,死做京城鬼、初中同學小,一騙去東北,會順口溜的歪才不少。
陳國棟是廠愅委會的成員,也是要下車間參加勞動的廠領導。
軋鋼廠的頭頭們被抓到了痛腳,也怪他們自己偷懶,留下了漏洞讓人指摘。
“對了,向陽花的罐頭廠今年會繼續生產,估計有比去年更多的罐頭。”
陳科長隨口問道“沒有問題吧”
周曉白乖巧笑道“劉秘書麻煩您了。”
李銘的套路那是源源不斷,“劉秘書,還要麻煩您和首長說一說。”
“研究所以后要是出了成果,肯定會被改為國有單位,出的都是尖端技術,到時研究所再劃撥給國坊科委也是可行的方案。”
“曉白跟著研究所也就進入了部隊了。”
他去說這些和周鎮南的秘書說這些,還是有些許區別的。
劉秘書爽朗笑道“大家都說你是智多星,我今天是親眼見識了。”
“你們說的基因技術要是成了,還真是尖端得不能再尖端了,你說的方案有很大的幾率。”
周曉白得意道“小銘的計劃還從沒有失敗過呢。”
劉秘書笑著答應道“等首長有空了,我會撿個機會跟他說的。”
沒有多耽誤時間,劉秘書坐著吉普車趕去周鎮南那里去了。
創新技術研究所的人則湊一起開成立大會。
開會的有9個人,研究所有名字的正式成員只有5個。
周曉白、羅蕓、辭職來這的研究員張明輝、張明輝帶來的一名大學生辛夷、鐘表學徒小王。
李銘、張海洋、農村戶口刀疤臉、退休人員老鐘師傅4個人是編外人員。
工作分工基本沒有變,只增加了張明輝研究員擔任技術副組長。
基本工資全部一樣,都只有45元。
張研究員有額外津貼補助55元生活費,湊到100元每月。
老鐘師傅、小王師傅修好了手表有附加工資,實際就是以前的獎金。
獎金掛帥被批,現在不能發獎金,又不合適降低職工的實際收入,各個企業單位把獎金改成了附加工資。
張海洋、羅蕓售賣二手的手表可以自己加價,也有外快。
守大門的刀疤臉時常能拿到李銘給的香煙等禮物,也算有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