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洋是當事人,“估計等到9月份也會開始安置68屆的人了。”
聽了好一會的袁軍漫不經心說道“反正不管怎么安置,我肯定是排到后面的了。”
鄭桐同樣說道“我也好不了多少。”
李銘瞅了兩眼說道“你們倆是有點小麻煩。”
“你們覺得現在這項工作怎么樣做得有意思沒有”
鄭桐笑著回應道“挺不錯吧,挺有意義的。”
李銘的計劃大得很,“你們要是愿意的話,可以繼續做。等搞定了京城的,接下去就是冀省。”
羅蕓意外道“你還真的想推向全國啊人家港城不可能一直給我們捐錢的吧”
李銘像往常一樣忽悠道“做一些調查不需要多少成本。”
“不管能不能找到資金用于維修,我們做的調查都是有用的,比如可以給教育部門作為參考。”
因為這兩年變動很多,實際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檔案里的資料完全不準。
鄭桐和袁軍倆人對視了一眼。
沒地方去也沒人管的袁軍先說道“我肯定沒有問題。”
“我應該也沒問題,不過我需要先和我父母商量下。”鄭桐做事較為謹慎。
袁軍想了想,“我也先和我爸媽說下。”
“有好幾個月時間給你們慢慢想。”
李銘又說道“對了,你們要是有朋友想做這個的,可以介紹給我。”
鄭桐連忙追問道“像我們一樣身份的也行么”
“沒問題。張海洋,你記得幫我問。”
張海洋直言不諱道“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只合適放出風聲,要人家定下來估計得后面才行。”
李銘還擔心早早答應的人又反悔了,“不著急”
“不過要選靠譜一點的人,不是做事的人不能要,會禍害很多人的。”
張海洋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知道的。調查數據出了錯,后面的全都會跟著出錯。”
“就是這個理。”
李銘沒有在研究所多呆,去海淀火腿腸分廠巡視了一圈工地的施工,然后回軋鋼廠。
保衛科樓下。
范家文隊長正在勸走兩名中年婦女。
李銘剛停好車,頭探出窗戶問道“馬大姐,這是遇到什么困難了么”
曾帶著秦淮茹申請補助的馬大姐笑吟吟道“沒啥事,我身邊這位郝秀花大姐讓我帶她過來專程感謝您。”
旁邊的是有一面之緣的郝秀花,“李科長好。”
“我家那口子昨天帶著我和二女兒上您家表示感謝,您的鄰居說您比較忙,經常要半夜才有回去,我們就回家了。”
“他們白天都要工作,我就請馬大姐領我過來感謝您。”
李銘跳下駕駛室,示意范家文可以先回去了,“原來是你們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