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沒有一口氣大手筆的花錢,但是顧航這四年陸陸續續的,也消費掉了其中的60萬。
主要用途,基本都在人和建筑上了。
激活了更多的英雄,在忠嗣學院的政委培訓上花了大筆的恩賜點,在軍隊訓練上也花費頗多,偶爾還要兌換一些基因種子,以及通過兵牌的基礎訓練模板,篩選出人員,給星際戰士們補充新血
將很多學院模板,工廠模板,甚至是教堂建筑,兌換了出來,賦予給了現實世界相對應的一些建筑,發揮著作用。
也正是因為這些投入,才有了高增長。
無論是聯盟收入的增長,還是恩賜點數收入的增長。
而現在,他手里剩下來的四十多萬點恩賜,也是時候成批量的使用了。
首先,他規劃了20萬點,在星際戰士的身上。
在過去的不斷增加之下,不死鳥星際戰士的數量,已經來到了兩百多人的規模。
而這一下,二十萬點砸下去,不死鳥的數量直接上升到了500人。
除卻顧航直接兌換出來的基因種子之外,不死鳥早些年第一批新血,已經過了五年的時間了,身上的第一顆種子也已經成熟,并被摘取了下來。
本來,瑪廷斯還在想,要不要把這些基因種子留下來一些,預備不死鳥后續要交的基因種子稅收。
這個想法,問到顧航這里之后,都給他問無語了。
帝國收繳的基因種子稅收,是按照戰團在最近十年,新產生了多少顆基因種子來算的。這是能算出來的過去十年,有多少個新血成長到了五年期,又有多少個老戰士犧牲,那就是十年間基因種子的總數量,要其中十分之一就好。
常規情況下,帝國想要掌握這些情報并不算太難。通常而言,星際戰士們的忠誠度還是有保障的,他們會自己上報一個數量,大差不差帝國也就接受了;要監察的話,其實有點難,戰死數量還好說,畢竟一般而言,星際戰士們也不會單獨出戰,其他的帝國軍隊會大概也掌握一些情況;新血的發展就真的有點難以監控了。
但也無所謂,帝國不會管那么嚴格。機械教和星際戰士管理機構,會看一個戰團的總規模人數,算一個平均數,按照常規經驗盤算你十年大概能交多少個種子千人規模的戰團,一般十年就五到十個種子,有大事發生另算交的數量差不多就行了。
只有數量偏差特別大,帝國才會過問。
那現在問題來了,帝國哪兒知道當前不死鳥有多少人
上一次上報信息的時候,不死鳥才只有七個。按照常理來看,幾年過去了,不死鳥再怎么增長,數量也不會多。
就在顧航手下,機械神教、星際戰士管理機構的常規經驗,可派不上用場。
帝國對于不死鳥的情況,掌握得是很稀少的。只要自己別去嗶嗶,帝國很難清楚現在戰團到底有多少人,要交多少稅收,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現在,也快到十年之期了,到時候說自己有一百人的規模,交一個種子過去意思意思就得了。
結果,你瑪廷斯還真想按照實在的情況交
那要交的可太多了,四五百人新血到五年,要交四五十顆種子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你們可真守規矩,真是大大的帝國忠臣,都現在這樣了,還想著實實在在的滿額交基因種子稅收呢
難怪你們打不過鐵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