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聯盟現在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
前線慘烈的戰爭,光特米爾5號上,聯盟一個月就要砸下去五億,這還是本土行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戰爭消耗的情況下。
更別說,還有大量的聯盟部隊,在霧馬、鷹馬星區,持續的清除當地的綠皮入侵。雖然烈度跟特米爾5號這種主戰場沒得比,但是數量多啊
而且,遠比聯盟陸軍數量大得多的協約軍,雖然理論上戰爭耗費是由出兵的各行星承擔,然而這些行星不一定出得起這個錢,也不一定出的夠及時這還真就是能力問題聯盟也不可能真的不管。
全都要錢。
海軍也是個巨大的無底洞。
更別說,聯盟還在持續的建造新的艦船、擴增新的軍團。
一年砸在軍費上的,就超過了170億。
要不是不用交帝國稅了,聯盟靠自身的財政根本扛不住這樣的開支。
而現在,聯盟不僅扛得住開支,還能有兩百億富余。而這些錢,擴軍工、生產再投資、天馬九大行星的基建全面上馬,甚至比戰爭開始之前更加紅火。
原本都已經不對奧賽娜做要求的經濟生產增長指數,反而在這巨大的額外財富投資之下,給完成了。
甚至完成的遠超預期。
10妥妥的超了
聯盟明年的財政結算,估計能有160億以上,對比戰爭前的138億,有明確的增長
顧航當然不否認,聯盟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周邊六馬地的吸血上。
但是,本來他們也要被吸,甚至天馬星區自己也是要被吸的。以前是被帝國吸,現在,特殊時期,帝國吸不著了,還不許聯盟吸幾年了
吸得真爽。
除了附庸之外,聯盟從戰爭中獲得的好處,還有直接的戰利品。
打綠皮本身是沒啥收益可言的,那些綠皮的武器裝備、艦船,就算是繳獲了,人類也用不了、用不好。
也不會有綠皮俘虜,強行俘虜了也別指望讓他們干活兒、當工人。
但是,在金關星區特米爾星系,聯盟還是有收獲的。
那就是人口。
這段時間,從特米爾4號、5號上,聯盟已經轉運出來了三億多人口,這不也是15億嗎
更何況,顧航從來不把一個人的價值當5塊錢看。
一個人口,一生能夠創造的價值,遠遠比這個數字高得多。
這些人口,目前還在鋼翼星上,目前在為鋼翼星的軍事建筑修繕、軌道炮要塞修建出工出力。
到后面,運輸能力提升了,或者前線壓力小了能騰出來一部分運力了,這些人以及后續會轉運過來的人口,只會在鋼翼星留下來一小部分作為這座星球的人口補充,大頭都會遷徙到天馬星區之內,補進各個世界中。
三億人,也只是一個開始。
特米爾4號、5號,包括未來有可能更進一步打到金關星區內部的其他世界,都不適宜有太多的平民生存了。
這些人口,都將盡可能的向天馬星區轉運進來。
科羅嘉的人口承載力已達上限,甚至遠遠超過了;但怒梟星的人口承載力還有空余,紅箭星、法徹斯三星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