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擴充到八百億人口之前,天馬星區都還不至于過于擁擠。
實在不行,還可以往七馬地的其他星區安置。
而除了財政之外,經濟生產增長大頭就體現在軍工業上。新的船塢,在飛翼星、在怒梟星的星港內紛紛完成;泰坦、騎士機甲、反饋式動力甲、r和hs系列的步槍、雄獅、獅王的生產線,也全都在加緊擴產能。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艦船、更多更好的陸軍裝備,被生產出來。
更別說,這還只是經濟財政上的賬,還沒算恩賜點數呢。
高速的經濟發展,會帶來每月恩賜點數的增加。
現在,聯盟本土的收入,已經達到了36萬月,對比戰前有了125的提升。
每月恩賜收入的增長,并非是線性增長,不是一個人給一點十個人就給十點。顧航這么久了,大概摸清楚,這應該是按照某種里程碑增長的模式,達到一個增長指標,提高幾點的模式,不會無限膨脹。
這讓顧航有點可惜,不然按照早些年他剛剛落地的時候算,幾千人就能給幾十點恩賜;現在實控600億人口,那不得給他一個月幾億點恩賜
但就算是不去做這個夢,另外有一點倒是顧航沒想到的。
七馬協約簽完之后,另外六馬地,79個世界,全部被系統統計進來了。
他原本以為摳門的系統不會給他算呢
當然,不可能將這79個世界一千一百多億人,全給他算進本土。
那本來也不是本土。
只是,顧航當年暴揍黑箭星的時候,系統激活的附庸面板,再度發揮了作用。
79個世界給他算成附庸了,其中大部分的附庸等級,都是v2左右。
這個級別,意味著分離傾向較高,社會有一定動蕩。
少數能夠達到v3,也就是平穩的附庸。也有少數,達到了v1,也就是分離主義極為頑固。
顧航對此倒是并不意外。
太正常了,本來就不是通過啥正常手段取得的附庸,內部不安定、那些總督或者星球內的本土勢力想分離,并不奇怪。
v2他能接受,只要別大面積的v1就行,那鎮壓成本就會比較高。
至于這些附庸的恩賜點數,不多,主要是附庸的恩賜點數天生會被打巨大的折扣。
但加起來也挺可觀了,能達到每個月四千點。
這對顧航的恩賜點收入,多多少少也是個補充。
而恩賜點數還有一個大頭,是戰爭勝利。
不過,自從鋼翼星會戰結束之后,后面鷹馬、霧馬各個星球上的小打小鬧,給的就不多了。
而當下這場特米爾戰役,打得規模雖然大,可現在還沒結果,系統也還沒給結算。
但可以想象的是,只要打贏,不會少。
本章完
dgdian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