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形勢肯定是好轉了的,暫時看起來沒有什么敗亡的跡象。可是,戰爭范疇的擴大化,也讓聯盟承受的經濟壓力變得更大。
海軍方面其實還好說,反正總歸就是要維持那個規模的艦隊,新艦船的制造工程也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不過,陸軍上面的耗費就大了。
特米爾星系兩個星球上的地面戰爭是一點沒停,雖然烈度下降了一些,但總體規模擺在那里,錢無論如何也少花不了多少。
而當地面戰場在銅關星區也打響之后,聯盟陸軍開始進一步往該星區的多個星球增兵;霧馬星區在遭受到襲擊之后,聯盟陸軍肯定也要增兵,保證安全。
這些,都加大了花銷。
而另一項激增的消費,則是對于處于戰爭狀態的諸多星球的軍事援助,花了聯盟很多很多的錢。
這些軍事援助,包括了直接的武器裝備彈藥的支援,各個接受援助的星球,就可以直接建立起來裝備水平相當不錯的軍隊,與聯盟陸軍并肩作戰,或者是在聯盟外派的軍官的管理之下作戰。
而除了直接的武器裝備支援外,聯盟還會大量的工業生產援助。其核心就在于,要幫助那些個星球,建立和恢復起自身的工業生產能力,尤其是重工業和軍工業。
這意在強化各個星球的戰爭潛力,爭取能夠讓他們在軍事武裝上面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程度其實很難,但有一點是一點,至少也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對于聯盟外部援助的依賴程度。這種情況下,也能減輕聯盟的運輸壓力。
說白了,這還是戰爭規模加大、戰線拉長之后所帶來的影響。
實際上,這當然是個更劃算的打法。如果全要靠聯盟的嫡系部隊去打這些戰爭,那么花費顯然會更大,并且投送聯盟陸軍單位到各個星球上面,那也是占用寶貴的艦船資源的。
這些星球如果能夠在聯盟的援助之下,于本土之中就組建起足夠可靠的抵抗力量,那肯定最好。
但就是得花錢。
并且,這段日子以來,從金關星區、銅關星區之中,陸續轉運過來的人口,累計數量是以億來計算的。
人力資源,當然也是寶貴的資源。只不過,在初期,聯盟還是需要花費金錢對這些人進行安置。
住房、食物、進行跨星際的人口運輸這些東西,都需要花費成本。
只有先花了錢,后續才能統籌計劃,給合適的工作崗位,將他們塞aaa“進聯盟的戰爭工廠里面去,發揮出他們應有的價值
總而言之,聯盟花錢越來越兇了。
到現在,哪怕整個七馬地應繳納的帝國稅,都匯聚到了聯盟的手上,但也逐漸有點頂不住了。
目前看來,勉強夠用。但后續,如果還要繼續擴大戰爭規模,甚至進行大規模的反攻,那么整個經濟必定會被嚴重拖累。
甚至,聯盟總理奧賽娜,還特地跟顧航說過一次,關于政府主導開啟二級動員令的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