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際戰士方面的各種花銷,很昂貴,但主要是在資源和資金的消耗上。
恩賜點數方面其實還好。
也就花了一百五十萬。
雖然他們很強很貴很能打,但是畢竟規模不大,就千把人的樣子,花不到哪里去。
更何況,顧航想要搞個星際戰士軍團的想法,還因為基因種子兌換受限而破滅了。
那就更花不到大錢了。
至此,顧航拿到的三千萬點恩賜,就已經花去了一千八百多萬。
還剩下一千萬出頭,顧航有些猶豫。
主要是在想,要不要進行科技抽獎?
現在搞科技抽獎,實在是有點貴。前面的獎池基本都已經被抽干了,百萬檔搞一次十連,就能把他剩下的恩賜點數全給花完。
但他用恩賜點的地方,還是有點多的。
尤其是在生產力方面。
顧航有想法,要兌換無數的工廠、學院之類的建筑,鋪滿整個聯盟。
打仗,是不能光顧眼前的軍事問題的。
打仗,更是在拼家底。
尤其以海軍來看,建造一艘星艦,動不動就是幾十億、幾百億的耗費;聯盟現在一個造艦周期,一艘報應級一艘諸葛級,四艘戰巡,加起來就是兩千多億。
這意味著什么?
那不是要聯盟掏出來那么多的稅幣去買,至少不完全是。從明陽教派要持續訂購的、一個周期兩艘的龍蛇級戰列巡洋艦,是要掏錢買的。
其他的艦船,是聯盟自己造沒錯,不用真金白銀的花費。
然而實際上的耗費,卻也不差。
一艘星艦,如此之龐大。要建造一個能在太空之中航行、戰斗的巢都,其所需要的配套產業實在太多了。
無計其數的人,為之工作。不僅僅是造船業相關的技術工人,那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字了。而要算上聯盟給他們的待遇,給他們建造房子、維持相對優越一些的生活所需要耗費的食品、醫療、各類消費品,甚至精神娛樂品的支出,都是不少的。
在這件事情上,搞壓迫搞剝削甚至都是沒出路的。能參與到造船業之中的,都不提那些核心的高級工程師,就算是下級一些的技術工人,也都是能被歸入到‘人才’行列。
靠壓迫,不利于工人士氣,搞不好還要降低效率。
建造各種零部件、外殼,配套的原材料加工生產……這一系列的事項,都非常的‘花錢’。
或者換句話說,占用生產力。
聯盟財政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放進了造船業了。
但就算是這樣,還不夠。
其實按照孟河、龍鷹兩個星域的‘國力’而言,維持目前的造船效率,是已經到了極限,甚至是透支了。
還好,打仗之后帝國稅不用交了,不然根本扛不住。